中国人参在哪里?

能彤玲能彤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人参之乡”是吉林省抚松县的别称,这里被称为中国的人参之乡、世界的人参之窗。 这里的野山参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占据全球近70%的份额;园参(人工种植)占全国总面积的38%左右,仅次于辽宁省开原市的45%,位居第二。 在全世界很多人眼中,中国人参就是吉林人参,吉林人参就是抚松人参。[1] 早在汉魏时期,古人就把人参列为“上品”。到了唐代,《新修本草》中就有记载说:“人参生辽东。”辽东指的就是今天的辽宁地区。 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中说:“今陕西汉中府诸地亦有之,自出山中,不假栽培。”汉中地处秦岭北麓,看来当时这里的人参都是纯野生的。

元时王祯撰写的农书《农政全书·百谷谱·人参》中提到:“其(人参)生东北高山深林中。”这里所说的北方高山深林,应该就是指辽宁东部山区和小兴安岭林区。 明代杨循吉所著《蓟门纪略》中有句:“多山参,大如手指,长不过二尺许……煎汤以饮离散,立止。”似乎明朝时候的人参个头已经很大了。清代赵道深撰《景星阁笔记》中也提到“人参与辽东诸山皆有之,多者山鼠所喜食,少者人畜亦喜食……”说明辽东汉源一带野生的人参很多,甚至连山鼠都喜欢吃,可见其肥嫩程度。 那么这么优质的资源为什么能在中国继续保存下来呢?这还得从1620年说起,这一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领清兵攻占了辽东重镇抚顺,俘虏了大量人口,从此开始了满汉混居的局面。

为了维持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满清政权在汉地实行了“圈地令”,将蒙古草原的放牧方式带到了华北平原,使得大片的耕地变成了牧场。这样不仅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也让东北的森林和草原开始失去平衡状态。 据史料记载,在康熙中期的时候,盛京将军海望曾经向皇帝上奏说:“奉天所属,盛京、铁岭、岫岩、海城地方,水草茂盛,林木丛生,每岁征讨猎禽,出产颇为丰厚。惟奉天附近数郡,耕作之人,比昔甚少,皆因水草茂盛之处,皆移往放牧所致。”

在雍正年间,直隶总督李卫也报告说:“本年(1726年)正月十三日,据怀来副都统托伦泰等具奏,窃照本年新征人丁银两,共计二万二千五百余两。经查该处(指河北蔚县)原额人丁,除逃亡外,实存一千四百余丁,应完银两二千八百两有奇。兹将应完之款查明,解交户部。”

这两条史料很好地证明了清朝中前期东北自然资源的大量损失。其中森林的损失尤其严重——除了被用来建造宫殿和家具之外,还大量用于烧炭和制造纸钞。而草原则大部分被用来放牧或用来种植玉米和其他杂粮。失去了天然屏障的东北野生物种,包括人参在内,再也无法抵御来自蒙古高原的入侵,开始大面积绝迹。 好在还有肥沃的黑土地和丰沛的雨量为它提供保障,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今天的人参还是能在东北地区重新繁衍并壮大起来。 现在国家规定,只有符合标准的人参才能称为“吉林人参”,获得它的身份认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