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本贷款有什么风险?

晏茂琴晏茂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近日,一则关于武汉某高校学生以家庭户口本作为抵押,从网上贷款500到1000元不等,借新还旧维持日常开销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这名大学生最初是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进行贷款的,但因为欠债太多难以还清,加上平台收取的利息太高,因而辗转通过多个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当债务达到16.6万元,还掉最后一期贷款就不幸东窗事发的时期,其父母以买房的理由,用全家人的户口本做了抵押,向贷款公司借出了30万元。

虽然,这名大学生最终得以解围,但其父母也因背负30万元的债务,而生活困难,同时,这也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以户口本为凭证的贷款合法吗?对于大学生的处境,我们又是否应该有其他的思考?

对此,有专家指出:以户口本为抵押的贷款,其效力是存在争议的。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以物抵债的情况,因欠缺抵押合同生效的基本要素,可能无法得到实际履行,即对方可能无法得到真正的贷款。即使对方最终得到了贷到的资金,在借条到期不能偿还时,其仍要负清偿责任,但可以不经法律程序而免除还款责任。

同时,从法律角度来看,大学生与家长之间签订的以户口本为抵押的借款协议,并不能产生的法律效力。

其一,该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对公民来说,户口簿是准予其居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律凭证,其用途是登记、提供公民身份、居住、死亡等相关信息,是人口管理的手段。

其二,一旦以户口簿进行抵押,对方就可以基于该行为将户口予以扣押、隐匿,甚至变卖,损害了国家对于户口的管理制度。而户口不仅是公民身份象征,更与很多社会福利挂勾,因而极为重要。

其三,国家对于贷款有着严格的控制。虽然表面上,贷款人已经获得了所谓“贷款”,但从担保所承担的责任与获得的贷款权利来看,贷款人实际享有的权益远不抵所承担的合同义务,因而,从公平的角度来看,这笔贷款不应成立。

其四,在现实社会中,以物抵债的情况在具体操作上十分困难。当贷款人无法还款时,银行只能通过诉讼要求借款人(即抵押人)履行还款义务,而不能直接拍卖或变卖其所提供的抵押物。况且,如果贷款人不能证明抵押物价值低于贷款金额时,其请求法院拍卖或变卖该抵押物的,不予支持。

其五,以物抵债由于在实际操作上的种种不便而往往难以实现,而债务到期时,银行不能要求债务人以具体某些财产进行清偿,其只能要求抵押人依据法律规定,履行相应的抵押义务。

虽然以户口本作为抵押贷款的做法可能得不到法律的支持,但其背后,却反映了当下大学生在心理、生活上的某种困境,也引发了人们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方式、生活机制等等的思考。

其一,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当代大学生对于金钱的概念越来越强,很多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取零花钱,有的甚至为了谋生,逃课去挣钱,因而产生了一种以错误的方式对待现实挫折的心理。

其二,从高校的机制来说,为了鼓励奖学金考评资格的竞争心理,一些高校提高奖学金标准,使得奖金额度与同学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造成了学生不重视在校学习的客观事实,从某些方面也诱发了学生以家庭财力来衡量个人能力的主观认识。

其三,当前,大学生的维权工作尚未完善,一个大学生要想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所要历经的程序、付出的成本相当大,因而大多数大学生在利益受到侵害时,都会保持沉默,使得那些不良校方与导师更加有恃无恐。

虽然,武汉这名大学生的险境已经得到解除,但其所造成的社会警醒则不可轻视。为此,有关部门应该立即正视我国大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完善相关措施:其一,各地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助学计划,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其二,加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通过好好学习所获得知识,是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的最好途径;其三,完善在大学校园内设立法律援助机构等相关维权制度,为大学生的正当权益提供保障,使得他们不需要在权利与利益受到侵害时保持沉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