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重复日本吗?
先说结论,不会。原因如下:
1、体制不同 日本的明治维新没有改变天皇和武士的权力结构和分配,只是换了个方式跟西方打交道而已,而清末改革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在保留原有权力结构的情况下小修小补,新政和六君子的死亡标志这种改良主义的终结;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和军阀混战也反映了在封建地主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共同把持下的政治体系的腐朽和低效。中共建立后进行了彻底的制度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成功的实践,政府的执行力也有根本保障。
2、社会结构不同 日剧里经常演这样的情节:公司里老好人领导被下属批评没能力,然后委屈去上司那里打小报告,上司听完一脸不屑地表示:你们懂什么,这是领导的艺术!类似的情况在明清时期也是常有发生的——皇帝和他的亲信认为任何反对意见都是刁民诬告,大臣们跟着附和说“此忠臣孝子之义”,于是乎天下大定。现在这种故事在中国已经没有市场了。
3、时代不同 今天中国的所谓“体制外”势力远远没有到可以挑战体制内的力量 清末的维新派和革命党其实都可以算作士大夫阶层(康有为是举人梁启超是进士),他们的势力主要在体制内,借助官府力量发传单、办报纸,鼓动民众;中共建立后,士绅阶层作为反动派被打倒,他们的财产被没收,子女被批斗,以后的时代是工人和农民的世纪。因此虽然历史上士族门阀有衰落的趋势,但自汉以来一直是社会的核心和中坚,即使到了民国,官僚和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在影响着时代的走向;今天这个阶层已经不复存在了,体制内外势力的对比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从日美关系到日中两国,有很多论调认为中国要重复日本的道路。我并不这样看。就工业而言,日本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失败后才开始起步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从1912年到1937年战争爆发,经济取得较大发展,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高速增长,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89年东欧剧变,到1991年苏联解体,日本从辛亥革命失败到这一时期,走完近代化路程。虽然日本经济在明治时期开始起步,但明治时期,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还很低。到甲午战争为止,日本的大财阀只有三菱一家,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才有三井、住友和安田。所以,日本真正的资本主义大发展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而且走完道路用了整整一百年。
而中国工业化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起步,经过60年,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中国的发展速度和日本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日本以高速经济增长起家,是以出口为主导的。但中国从1978年起在10年之内只增长了25%,而且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中国到1988年才确定实行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过“七五”“八五”“九五”期间高速增长,到2000年才开始进入了WTO。此后,中国的出口才大幅度增长。2000年中国出口是2460几亿美元,进口是2250几亿美元,当年只有200亿美元顺差。2000年到现在才11年的时间,中国2010年出口1.5万亿美元,增长了五倍多。进口1.3万亿美元,也增长了4.5倍多,顺差却达到了1830.6亿美元。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和日本有什么关联呢?21世纪10年,日本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发展却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所以,中国不是重复日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