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倒退了吗?

弘骏诚弘骏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有没有倒退,要看定义。 如果仅指经济增长速度,那么中国没有倒退 ;如果是指经济危机,那么中国是越来越成熟。 但如果说从人均GDP水平来看,中国是倒退了。 中国是1978年开始改革,1979年启动城市化进程,到2008年的时候,城镇人口比例达到63%,这个城镇化率超过了美国,当时美国的城镇化率为75%左右,欧洲大部分国家在70%~80%之间,也就是说我国当时城镇化已经处在世界前列了。但是人均GDP只有4300美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当年世界平均水平是9200美元)。

为什么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但是我们的人均GDP反而比改革前更低了呢?原因是我国当时农业产值比重过大,占CDP的比重将近60%。 什么是农业产值比重?也就是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在现在的经济学教材里已经被放弃了,因为它的计算方式已经不科学了。但是作为历史数据还是有的,网上可以找到1952年到2010年的数据。其中1978年是40.5%、1980年是39%、1985年是38%、1990年是37%……可以说一直到1990年以后,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说明农村人口占比一直处在降低的过程中,这标志着我国城镇化正在稳步推进。

但是到了2003年,突然发生了逆转——这一年农业产值在GDP中重新上升,由上年的15%上升到2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农业大国。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却从此再也翻不开了,到2009年才勉强超过60%,比2003年降低了5个百分点。 是什么原因导致2003年以后我们的城镇化陷入停滞的呢?主要原因当然是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发展。

2003年以后,全国房价进入疯狂上涨模式,直到2007年才有所缓和。房价暴涨一方面推高了城市物价指数,另一方面也使得城市居民财富急剧增加。 根据央行给出的数据显示,2003年的时候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26万元人民币,到2010年已经是2.95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达100%。 而同期农民收入增长相当缓慢,尤其是2003~2008年间,始终处在低收入阶层徘徊,城乡收入差距大幅度拉开。按照联合国界定贫富分化的标准,低收入群体所占比例为10%,中高收入者所占比例为60%,而高收入者所占比例仅为30%,那么2008年之前,我国基本上是位于10%和60%这两个数字之间,也就是说当时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达到6倍之多!

巫锦飞巫锦飞优质答主

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6%。其中,出口1.27万亿元,下降17.8%;进口1.07万亿元,下降20.9%;贸易顺差2071亿元,同比扩大59%。对此,我认为应该全面、辩证地分析。

首先,应当看到1月份外贸确实面临一定的压力,这是不回避的。我们既不能因为1月份增速下滑就过度悲观,认为外贸从此一蹶不振,也不能忽视可能的风险,而不去采取积极应变的措施。

其次,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外贸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在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我们曾连续十几个季度保持负增长。今天看,我们不也过来了吗?

第三,要全面地分析,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当前外贸。从增速来看,1月份的增速下滑既有上年春节假期在2月份,导致今年1月份基数比较高的原因,也有今年春节假期在2月初,贸易商在1月底就准备春节备货,贸易活动提早结束的“节前效应”影响。

从规模来看,虽然1月份进出口从同比情况看是负增长,但从环比情况看是增加的,进出口规模是有增长的,贸易潜力仍在,竞争力仍在。

第四,要辩证地分析,客观分析影响增长速度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增速下滑的不利因素有:全球贸易持续低迷,1月份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创新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需减弱,进口量有较大幅度下降;传统大宗商品如铁矿砂、原油、成品油、大豆等国际市场需求也普遍收缩,影响到国内市场需求,影响到进口增加。

外贸增长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比如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给外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外贸区域发展也更加协调,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区域外贸发展更加均衡,等等。

第五,要相信外贸发展潜力和回旋余地大,有信心实现全年外贸回稳向好的目标。新的一年,外贸发展仍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稳增长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也要看到,中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外贸发展的综合优势没有变,外贸结构调整升级的趋势没有变,外贸仍然具有诸多有利条件,有信心实现全年外贸回稳向好的目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