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企业好吗?

瞿详松瞿详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扶贫”是个政治正确的好词儿。政府和企业要打造“扶贫”形象,树立“扶贫”标签。企业有了这个标签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抬高物价、降低成本、减少分红甚至根本不分红给股东(尤其是外国股东),而民众因为“扶贫”这个词就不得不一次次忍气吞声。 这就是“扶贫”。

——分 ——享 ——阅 ——读 ——笔 ——记 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出 “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切实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和企业家活力和创造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同年6月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定位——“促进发展”与“减贫”。这意味着国家将“扶贫”工作的重心从“扶穷”转向“扶富”,政策重点由“救济”向“开发”转变。 当然,为“扶贫”保驾护航的法律法规也不断出现。

除了之前延续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之外,2018年国家林草局制定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方案》,首次以部门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林业部门的“产权改革”与“股份合作”的内容。

2019年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香港绿色金融枢纽建设,建设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探索碳衍生品交易”。

至此,通过立法或者部门规章的形式确立“绿色金融”地位的任务已经完成。无论是“生态补偿”还是“产业扶持”,抑或是目前如火如荼的“碳市场”,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金融支持”。 只有让有资金需求者得到满足,“造血”功能才能发挥出来。所以归根结底,“扶贫”还是得靠“金融”来实施。

邴韩冰邴韩冰优质答主

中国式扶贫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重要法宝 。2008年中国政府扶贫济困的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扶贫成效进一步提高,有18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虽然扶贫济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中国在扶贫济困方面还存在法规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贫困监测体系和标准不够健全、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扶贫力量有待进一步整合和调动等等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扶贫济困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

中国式扶贫是指各级政府在国家的统一组织和指挥下,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通过政策优惠、配置资源,帮助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以及在“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后的地区进一步“脱贫致富”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安排和采取的各种措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