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几年前库存?

时玉新时玉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要搞清楚几个概念。 库存,分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在产品)库存和产成品库存。这里谈的库存是产成品的库存,也称之为存货或库龄。

账面价值,即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其反映的是某一时点到某个时间点的价值状况。例如,2016年12月31日的存货账面价值就是财务报表中“存货”科目的期末余额,也就是今年又增加了多少存货。而成本则是入库时形成的值,包括采购成本和加工成本等。

盘盈,是会计上对资产价值的判断,需要经过相关的程序才能确认,与盘点无关(除非有客观证据证明发生了实际盘盈)。所以,即使没有实物资产的增加,只要符合相关准则的规定,也是可以形成账面价值增长的。

那么,现在回到正题,企业几年前的库存是否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呢? 这个问题涉及两个知识点,一个是相关会计政策的制定依据,另一个是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

对于第一个知识点,《企业会计准则》有明确规定: 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卖出财产的估计价格减去预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判断是否计提跌价准备的关键在于判断是否存在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迹象。对于第二个知识点,我个人认为,作为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应该给予充分的自主权,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会计政策。当然,这种自主权是有底线和法律规定的。如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确实因为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受到了损害,法律必然会让滥用权利者承担相应的责任。

回到这个问题来说,我认为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将此前积压的商品作为存货核算并据此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如果选择作为存货核算,则应当按照存货的价值评估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并按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计算提取储备金;如果不作为存货核算,则不需要考虑此前的积压商品,相应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可。

牟桂娜牟桂娜优质答主

一般情况下,库存商品的帐存数和实存数,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企业存在管理的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如果库存商品的帐存数和实存数严重不符,那么就有很大可能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很多的财务人员会采取一些简单的做帐技巧,来让库存商品帐面数量和实际库存商品数量相符。比如多记发出的数量,或者少记购进的数量等。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只是让帐面上看起来没有差异,但是企业的实际利润下降了,而且也不会体现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所以财务人员应该如实的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然后再向企业上报,让企业查找库存商品差异的原因,杜绝这种现象再次发生。

假设库存商品本期的借方发生额(本期购进)为200万,本期的贷方发生额(本期销售)为150万,本期末的库存为30万。那就表示该库存商品上个期末的库存为80万。如果是你管理的这个库存商品,就要把上个期末的库存80万当做本期期初的库存。再将本期购进的200万入库,共280万。本期销售150万,办理发货出库。那么本期期末的会计帐面库存数量、金额就为30万。

企业的库存商品是有仓储部进行实物管理,财务部进行帐务核算。财务应当定期和仓储部进行核对,库存商品的仓库实物和财务帐面是否一致,是否相符。如果发生了差异,要及时的上报,并查找原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