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房价是不是透支?

祝延瑞祝延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北京现在这种限涨限跌的情况,本质上和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一样,属于宏观调控不到位导致的市场非理性暴涨。 当时由于4万亿的刺激计划还没有实施(12月才出台),央行又在持续降准,市场上流动性非常充沛。因此哪怕是在08年底开始的大降息中,银行的放贷额度并没有增加太多,市场上的钱依然很多。

这些多余的钱并不去投资实业,而是在A股和楼市中寻找出路。 A股作为成熟市场,有涨跌停板的制度,加上融资功能的缺失(直到新基金法的修改才开始放开),无法像房市一样大规模释放流动性。于是资金选择了楼市这个蓄水池。 同样,现在为了应对美国的加息周期,央行在年初就已经开始紧缩的流程。但国内的房地产交易量从16年开始就已经大幅超过成交量,再加上国内金融体系对房企和楼市的输血功能,导致银行信贷和其他的金融市场交易量和规模都没有明显增加,流动性的增加明显是进入了地产领域。

从流动性角度看,现在的楼市可以说比08年更加膨胀。 所以,同样的道理,现在只要抑制住房企融资和在交易环节征税两步走,就能大大压宿房地产的泡沫,把被吹大的气球扎破,还市场一个平稳的发展环境。 但问题是,这两点目前看来都很难实现。 首先,企业融资方面,不管是融资还是信托,监管层都已经在认真研究遏制了,但是效果有限,企业融资的难度其实仍然非常大;

其次,交易环节的税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尽管各地都在试点,但这个进程恐怕会比较缓慢,因为涉及到地方的财政收入,而现有体制下地方政府的利益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短期内这两个措施都无法到位,流动性继续涌入房地产的渠道并不会因此受阻。

所以房价上涨的趋势暂时不会改变。 当然,政府还有最后的底线,那就是土地供给的增加。只要地卖得多,无论企业还是个人贷款拿到的钱就越多,楼市的泡沫就越大。不过,这毕竟是最后的底线了……

应礼火应礼火优质答主

北京这样的核心城市,在整个城市群中的集聚功能,在短期内甚至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无法发生太多逆转的。核心城市集聚功能不逆转,就意味着大量的住房需求会持续存在,而且由于土地供应有严格的限制,核心城市房价的坚挺、上涨,可能是长期的。

房价的收入比、可承受程度是衡量房价是否透支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中国省会及以上城市中,上海和北京的房价收入比最高,从2002年的平均25倍多上升到2014年的45倍以上。而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应该在(2.5,6)的区间范围以内,北京和上海在这个意义上讲,房价的确是非常畸高。

从可负担指数(住房消费支出/家庭可支配收入)来看,中国省会及以上城市的这个指数在逐年上升,2002年是25.4%,2014年是38.8%。这个可负担指数反映了人们在住房上支出所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该比例越大,说明人们在住房上支出越多。按照国际经验,这个指数不能超过30%,从这一点讲,人们的住房支出负担也是过重的。

核心城市房价的居高不下,其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对年轻人的排斥力量在增强,因为这个年轻群体在买房方面存在巨大的支付能力的不足。这个力量的增强,将使得北京的人口结构出现老化,创新能力下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