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和北斗星通是什么关系?
这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商用密码,另一个是民用密码。 中国从2000多年前就有加密算法了(秦朝的程咬金),但民用密码这个概念要晚多了。1993年之前,我国民用通信系统使用的都是民用代码,也就是美国制定的电信标准,A10/E164模式;而军用通信仍然沿用军队内部的编码制度。1993年,我国推出了第一个自主研制的民用编码、调制标准——GB13827-92,被称为“中华一号”,主要适用于窄带数字电话和数据传输。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国际上对无线通信研究的深入,传统的基于有线电缆的通信方式逐渐被无线宽带通信所取代。于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制定了三个重要的移动互联网通信标准:WCDMA(宽频分频码分多址)、CDMA 2000(码分多址)和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这三个标准的核心网部分均采用了国际电联推荐的公钥加密算法和散列函数,即RSA算法和SHA算法。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项技术并不是原产于美国或是欧洲,而是起源于一个不结盟国家——瑞典。
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所使用的手机终端和基站中均内置了这些算法的芯片,因此只要使用的是上述三种制式(WCDMA、CDMA 2000、TD-SCDMA)的手机,就会自动使用国产的密码算法。 除了通信设备商以外,很多其他行业也在纷纷采用国产算法。比如金融领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各家银行之间交换的大额支付系统报文必须采用国密算法(中国法定的商用密码算法的统称)进行签名;再比如电子政务领域,国密算法也早已在使用,只不过由于政务数据的特殊性,国密算法在其中的运用有严格的权限管理。
不过,虽然有了上述应用,但国内对国密算法的研究和开发并没有停止,尤其是在量子计算机即将面世的情况下,如何完善现有算法,推出更强的新算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