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能取代香港吗?
上海自贸区的规划是建设一个开放型经贸枢纽,不是建一个海关仓库,更不是建成一个离岸金融中心.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关于金融的部分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区内企业和机构参与境外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交易。 简单地说就是允许境内企业从事境外投资,跨境融资,贸易和金融等业务的运作平台。
目前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已经有部分企业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V)的形式开展海外投资的业务。 但是现在国家层面还没有放开对BVI,开曼群岛等避税港的监管要求,而且国内对于离岸金融市场的管制也很严格,不可能放任自由发展。所以短期内即使出现大量类似香港的中转站也不可能是无限制的。 长期来看,如果中国继续放宽海外投资的政策,建立国际化的金融体系,那么上海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但现在看来香港仍然有优势。因为离岸市场的发展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另一个是当地政策宽松,而这两点现在香港都有,而上海目前没有。
沪港两地金融市场基础不一样。香港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资本项目基本完全开放,境外资本能自由进出。而为防止境外“热钱”冲击,上海自贸区将实行“宏观审慎、限额管理、正负面清单”的资本流动管理制度。
其次,两地金融市场制度不同。香港金融服务业的制度安排已接近英美西方国家模式,而内地金融制度与国际惯例还有不少差异。
再次,两地金融人才储备有差距。香港作为亚太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有大量国际化、高水平的金融人才和一批世界级金融业机构。
由此可见,上海自贸区建设,只能对香港的金融服务起到一定替代作用,不可能根本动摇其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当然,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香港的金融服务确会产生“挤出效应”,使得那些在内地的国际机构在香港从事的服务不得不考虑转向自贸区。为此,当前香港应抓住沪港通的契机,争取尽早实施深港通,进一步融入内地资本市场,不断强化区域金融中心枢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