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为什么上海人?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奇怪,好像阿拉丁是来自上海的。 其实阿拉丁的本名是Aladdin,中文译名来自《一千零一夜》。 这本书里有个故事叫“阿拉丁和神灯”(The Adventure of Aladdin and the Magic Lamp),讲的是阿拉伯有一个可怜的年轻人阿拉丁,他母亲去世了,父亲再娶,后妈还给他生了个妹妹。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 一天他在河边捡到一颗钻石,卖掉之后给妹妹买了一个可爱的蛋糕,自己却饿着肚子回家。
他的继母看见了他的钱盒,诬陷他是小偷。阿拉丁被赶出了家门。在沙漠里,他遇到了一位神仙,这个神仙给他一个神灯,只要点亮它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于是阿拉丁用神灯换了好多好东西——金子、宝石、一顶王冠……最后他变成了国王,有了许多奴隶,而他的后母和妹妹则被关在了地下。
这个故事的中文翻译者不知道是不是上海人,但是以当时清朝的文盲率来看,译者应该是一个文化水平极高的人。
这个版本的故事比迪士尼的那个黑暗多了。 然后这个故事流传到了欧洲,后来成了《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里的主人公。再后来,美国推出《阿拉丁》,迪斯尼把它搞成了喜剧,阿拉丁成了一个充满欢乐,聪明伶俐,机智勇敢的形象。
顺便说一下,“芝麻开门”的台词源自于阿拉丁对神灯许下的第三个愿望——“我想要一个女人做我的妻子,一个名叫苏丹的女奴!”“芝麻开门!”
赞同 554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23 4:44:33 阿拉丁在上海是一座神奇而又魔幻的城市,这里拥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流光溢彩的夜景、精彩纷呈的剧影……但你可知道,上海还有一本记录城市成长变化的大书。作为城市档案的保管者,上海档案人以专业的态度记录下上海每一刻的改变。
一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记录了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演变,而城市的档案馆、博物馆等,正是对城市发展历史痕迹的记载与收藏。上海是一座有着近三百年城市发展史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地域特色的文化。从石库门到衡复风貌保护区,再到外滩源,这些上海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上海发展变迁的历史记忆,成为上海市民引以为豪的家园文化的缩影。
2010年,上海世博会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相聚上海,共同描绘世界文明新画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响彻天地。档案部门精心筹备,隆重举办《镜像上海——档案珍品展》,全面展示上海的建置沿革、经济社会发展、名人文化、现代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生活、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决策依据,成为世博会期间中外友人了解上海的优质平台。同时,我们把珍贵档案展示在市民“家门口”,举办郊区巡展,使郊区和周边省市的市民和世博游客也能分享上海历史。
走进上海市档案馆新馆,人们就能立刻感受到档案馆与世博会主题的不谋而合。从建馆开始,“城市”就成了上海市档案馆建设的主题。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在建筑设计上突出了“城市”主题,并通过多种方式与城市相互融合,成为城市建筑与档案馆设计相互结合的范本。在展示形式上,同样围绕“城市”主题,突出档案记录和见证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如“镇馆之宝”之一的《姑苏繁华图》就是以“城市与生活”为展现内容。
2017年是《镜像上海——档案珍品展》的首次大规模巡展。从档案保护方面来看,珍贵档案不宜频繁和长期展示,因此这次出展是展览的一次特别行动,档案管理部门希望广大档案爱好、关心档案的人士,尤其是关心上海地方历史文化的公众,在上海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地认识档案,走进档案,了解档案。
赞同 554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1/6 2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