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防范经济风险?
现在谈论防范风险,其实为时尚早——至少要对目前一系列问题有一个清晰认识之后,才能来谈论什么“防范”不“防范”的问题;而现在,我们恐怕连问题的根子都还没有找到呢。 目前的形势,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乱”——各种现象的混乱。这种混乱的背后是什么?我认为是信用关系的混乱。
什么是信用关系?简单说,就是我信你不信我的成本,和你不信我而信你的成本——这个信用关系,决定于两个指标:一个是信任度,即我对你说实话而你不会背叛我(或我不必撒谎)的程度;二是失信成本,也就是你背叛了我而我不得不重新确认关系的成本。这两个指标很低的时候,信用关系就极其脆弱;而当其中任何一个指标变得非常高的时候,信用关系就会崩溃——这种崩溃,往往是剧烈的、灾难性的。
现在我们看到,国内各种市场——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无论是大宗商品还是金融资产,都是在“以劣充好”;而国际上,主要国家也都是信用极度透支,准备金率、利率飙升不止……可以说,当前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扩散。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我们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谁是那个“评估者”?谁有权对别人的言行进行“评级”?这个“评价者”本身是否值得信赖?其做出的判断是否有足够的客观性? 显然,现在的种种乱象,都在告诉我们,我们迄今为止所拥有的这套信用体系,是无力承担这个功能的。
一个无法评判信用等级的信用体系,本质上就是一个“黑箱”;而一个“黑箱”能否正常运作,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箱中诸物的质量如何——也就是最初的起点高不高;其二,箱壁的厚度如何——也就是对于外部信息的隔离程度。
我们的金融系统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初始的质量太低(因为从一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劣币”),而箱子上的洞又太多(各种各样的外部信息泄露),以至于这个“黑箱”本身已经毫无信用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