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未来看哪里?
未来的中国,是年轻人的天下。
最近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强调城镇化建设,其实背后含义就是人口向大城市聚集,小城市、小镇和农村的人口持续减少。
据统计,2014 年我国城镇人口首超农村人口,2016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值首次超过 3.5:1,达到 3.7 : 1(最高峰值出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比例为 2.8:1);到 2019 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 3.11:1,也就是说,居民的收入要比以前翻一番才能赶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
这势必会造成农村和中小城市的人口进一步下滑,而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不断上涨。
所以你看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推动的户籍改革,土地改革等等。这些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释放人口的活力,让年轻人有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而这次疫情对于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影响远远大于大城市,一方面是因为交通限制,大量企业开工不足,另一方面则是人口的流动导致的疫情扩散,所以你会看到全国各地都出台了对人口的吸引政策,从落户到买房,再到现金补助,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因为中国未来最大的潜力,就在这群年轻身上。 所以未来中国到底会向何处去? 我的看法是,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至于过程中出现什么现象,出现多少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代价。 中国要成为发达国家,必须解决掉发展不均衡这个问题,这个不均衡,一方面是区域的不均衡,一方面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只有当这一切都完成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崛起。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无法改变这个时代,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步铭优质答主中国的未来看哪里?人口大迁移,城市化的进程,改变着中国的城市化布局。一个最直接的佐证是,根据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在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样本中,按照可持续竞争力排名,深圳荣膺榜首,广州排名第二,香港和上海分列第五、六位。
这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的未来属于珠三角。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在学界拥有不少的支持者。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就认为,广州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第一大”,这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字眼,它象征着未来和希望。在中国未来的城市版图中,到底是北京还是广州,抑或还是其他的城市能够摘取“第一大”城市的桂冠呢?且听各派“武林豪杰”一一分解。
广东社科院珠江流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成建三认为,未来中国“第一大城”必须能接替北京的首都功能,在经济、政治、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能够替代国家中心的功能。此外,在国际化方面要有更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能够进入全球城市的行列。
“在现有的大城市中,以上海为首来形成新的大三角,未来可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城。”成建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他进一步解释,21世纪的都市圈发展是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而不是单极的极化发展趋势。“因为21世纪的全球趋势是一个全球分工,全球城市不再是传统的世界城市,在制造业方面有很强的实力,而是具有服务制造业的能力。”
“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和纽约,形成一个大纽约都市圈;日本的东京、横滨和神户,组成大东京圈;而我国的珠三角,港澳台和泛珠地区,组成亚太地区的国际制造中心,这是全球分工体制下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成建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