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面有多小亩?

孔思诗孔思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首先,应该区分“亩”的历史。 作为土地面积单位“亩”,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田制——百步为亩。秦一统天下之后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亩制得以延续。汉朝沿用秦亩,但汉文帝时曾用缗钱换得民田,一缗钱买三百亩。 到唐朝时,因为货币贬值,一亩地价值相当于今天的一千块钱左右。宋朝时,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百亩地;元朝中后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两百亩地。明朝实行粮长制和里甲制,赋税以粮计,每亩地折合5至6斗粮,也就是一亩地价值今天300—400元。清朝初年,一两白银约值400文铜钱,可买200亩田地。后来银价波动,到乾隆年间,一两白银大约折合700文铜钱,能买280亩地。

民国时期,战乱不休,经济动荡不安,银价飞涨,一亩地价值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900元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稳定了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使农民收入得到保障。但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国内条件影响,粮食价格居高不下。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迎来价格低位运行区间。所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亩地价值与民国时相差不大,约合今天1900元人民币。

2、其次是,应该区分“亩”的类型。 古代中国的土地产权制度比较复杂,有朝廷的土地,有皇帝的庄园,也有私有土地。这些土地的用途和经营权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只有朝廷和皇帝私有的土地才能称之为“官地”或者“皇庄”。这部分土地是不允许私人买卖的。民间所有的土地属于“民地”,是允许自由买卖的。不过,这种分法只是理论上如此,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发生了一个根本变化,即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1953年到1956年,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把土地所有权赋予每个耕作的农户。此后,无论官方统计还是民间计算土地数量,都以户为单位。于是,一户农户有多少地,一亩地值多少钱,就变成了一个相当准确而又便于操作的计量单位。

3、最后,还应区分土地类型。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地貌差异很大,不同地区同一单位的土地,产量差距很大。例如,同是耕地,东北的黑土层厚度达两米左右,种植水稻小麦一年两熟三熟,而西北某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沙化明显,种植作物成活率低,亩产也很低。所以,同样是耕种,东北地区一亩地每年的产出可能比华北或者西北高好几倍。同样,养殖也是如此,南方水域面积多,水产养殖业发达,同样的水塘(水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养鱼,每年产出可能是北方的若干倍。我们计算土地的价值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不同的土地类型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差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