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区金融发展好?
这个命题有点大,我尝试着答一下: 首先,各个区的金融机构的数量确实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金融行业的发展程度。但是仅考虑金融机构数量这一个指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一下机构的类型。如果机构以银行为主,而银行又以存贷款业务为主,那么该地的金融业相对就比较落后了;反之,如果一个地区基金公司较多(尤其是一级市场),券商较多(尤其是投行部门),保险经纪公司较多,那么这个地区的金融业就较为发达。
第二,要看该地区有没有金融政策倾斜。很多城市都有所谓的“金融商务区”或者“金融中心”,但是这些区域能否真正吸引到金融企业总部的入驻,还是要看当地的政策。例如有的中心城市会给予新注册的金融机构总部一定的税优政策和财政补贴,这些都会对地方的金融招商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有政策的加持,地方金融的发展速度就会较快。
第三,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否良好。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只有本地的经济体量足够大,各种产业门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链完善,才能提供足够的金融需求。同时,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也较容易引入优质的金融机构,因为优质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去布局在一二线城市中GDP最高的区域,这样能够更方便地提供服务以及收取服务费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东中西部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导致各地金融业发展的程度也不一样。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一定是趋势,好的地方一定会越来越好,差的地方也会通过政策引导、人才引进等方式逐渐追上来。
就全国而言,在区域金融发展方面的研究,通常的作法是采用综合指数对中国各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和效率进行综合测度,并据此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指标体系上主要是从金融发展规模、中介发展水平、供给发展水平和市场发展水平四个方面进行考虑。有学者按照一定的方法对中国各省区1997年地级市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指数分析,并进一步对中国省级和地级区域的金融发展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区域金融效率方面,采用数据包络法,对中国省级区域的金融体系整体效率进行了静态测评,测评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体系整体效率普遍低下,从空间分布看,呈现长江沿江地带和沿海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的态势。还有学者利用三阶段的DEA模型测度了我国31个省域金融系统的相对效率,结果显示,效率较高的区域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北京、天津及重庆等直辖市,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效率值较低,呈现出东部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有研究运用DEA方法对中国省级区域的金融体系效率分别从1985~1990和1991~1997两个时期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区域金融体系效率的金融改革、金融控制性制度安排、金融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及区域经济增长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区域金融体系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金融体系由非效率化向效率化转变。
尽管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东西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不明显。影响区域金融体系效率的主要因素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特征,而更多地表现在金融改革和金融控制性制度安排水平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