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要金额去杠杆?

花永翔花永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去产能、去库存,是在为去杠杆做准备。 中国目前面临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的问题,主要出现在钢铁、煤炭等工业原材料领域,以及房地产等领域。 去产能、去库存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遏制,任由产能扩大,原材料价格将持续走低(供给上升),企业盈利能力将严重受损甚至破产;任由库存增加,消费者信心受损,消费能力削弱,经济衰退风险加大。因此去产能、去库存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去产能、去库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消除实体经济中的通缩因素,重建经济增长的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是需求不足,因此要提振有效需求。然而高储蓄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也是制约我国消费增长的最大障碍。2015年居民消费仅增长7.8%,低于财政收入增速0.6个百分点,远低于GDP增速。

要实现消费反弹,必须降低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存款和养老储蓄,把潜在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这就是说,必须搞活居民手中的钱,使其能轻松贷到款,买得起房子,养得起车,付得出学费。否则,经济发展就只能靠投资、出口拉动,这是一种畸形模式,很难长期持续下去。

但是,如果银行贷款利率大幅度下降,会进一步恶化融资成本过高的困境。而且,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还会鼓励无效投资和盲目扩张,导致新的金融危机发生。 所以,目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是坚持总量调控的思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财政政策,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市场手段去产能、去库存。

弘皓静弘皓静优质答主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存在“资产荒”,因此稳增长离不开适度的债务扩张。另一方面,我国各类债务风险正在不断积累,债务率已处于较高水平。那么,现阶段我国到底需不需要“去杠杆”?该“去”什么“杠杆”?

“去杠杆”与稳增长并行不悖

从短期看,“去杠杆”可能会抑制债务扩张,甚至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但从长期看,杠杆率若得不到控制,风险最终将集中释放,对经济增长形成严重冲击。例如,在前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积累较高杠杆率的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曾爆发严重的金融甚至经济危机,多年经济增长成果毁于一旦。

当前我国的“去杠杆”有自身需求,亦是国际共识。过去10年,我国杠杆率上升速度过快,由2007年的143%上升到2015年的249%。目前我国的杠杆率总体并不高,但是与经济增长率相比,上升速度过快,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国际机构普遍呼吁我国应“去杠杆”。例如,今年4月和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强调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应“有序去杠杆”,并为“去杠杆”创造有利环境。因此,“去杠杆”与稳增长并行不悖,既要“稳增长”、实现适度的债务扩张,又应“去杠杆”,使杠杆率上升速度放缓,控制好债务风险。

“去杠杆”需标本兼治

一方面,应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逐步“去杠杆”。通过“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处理“僵尸企业”,并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加快化解过剩产能,通过存量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压降杠杆率。例如今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京津冀、上海、广东、江苏等十省市开展地方中小银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专项债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为绿色企业融资,促进“去杠杆”。

另一方面,应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系统性风险防范。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各类影子银行业务和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稳定性面临新的挑战。例如,今年9月银监会针对流动性、房地产融资、政府平台融资、交叉交叉金融产品等风险点,制定了覆盖“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系列政策体系。应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宏观审慎管理,逐步建立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全方位监管和风险处置机制,使我国的“去杠杆”和“稳增长”实现均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