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企业釜底抽薪?
1、三一重工,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裁员
2、格力,把河北的仓库关了(不是生产线),然后把员工都遣送回四川老家了 (这个操作太牛掰了!!)
3、华为,2018年开始缩减供应商的订单量,有供应商说是减少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最近两年大量招聘应届生,给高工资的同时还给补贴(车租房贷都有),有记者还爆料说在招聘会现场签完三方后直接安排入职培训,非常给力。
4、比亚迪,2017年底开始裁员,当时的新闻标题好像是“全球最牛电池厂”裁员数千人!
5、乐百氏,2003年因水源污染事件导致销量剧降,裁员减薪
6、雅虎中国,2005年关闭国内业务,员工全部并入阿里巴巴集团,其实很多雅虎的员工其实是阿里系。
7、诺基亚,2003年开始启动战略转型,2005年裁员2.7万人 (这个貌似是欧洲裁员人数最多的公司)
8、摩托罗拉,2009年裁撤中国区所有研发机构,人员分流到其它研发部门,部分人员被派往印度和巴西。
9、三鹿 ,2008年起停产,员工分流。
10、福特汽车,1995年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策略性裁员,2002年再次大规模裁员并关掉了几乎所有的生产工厂和经销商网络。
下面这5类中小企业最容易被“抽干”:
1、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这类企业普遍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基本靠找“代工厂”为生。它们主要存在一些相对粗放的行业,如化工、建材、机械等传统制造业,由于缺乏技术创新很容易遭到市场淘汰。
2、家族制企业管理不合理的企业
很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都是把企业当成了“家业”,亲戚朋友员工一起管,这种家族制的管理模式,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容易“变味”,最终导致高层内乱,让企业陷入“内忧外患”的恶性循环中。
3、产品线不完善的企业
很多中小企业“缺钱”,导致它们往往只能生产1-2种产品,而无法扩展更完善的产品线,所以就失去了向其他市场进军的条件,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甩开”,很难成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4、战略过于“散”和“乱”的企业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自己严谨的战略计划,往往哪里的“稻草”看起来更容易拉一把,就把战略定在哪,所以就导致它们的资源和精力太过分散,总是“赶鸭子上架”地投入回报率低的市场,结果处处无法“深耕”,最终被大企业轻易击溃。
5、企业文化缺失的企业
企业如果缺失了独有的文化,就永远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所以它们的团队也就很难凝聚,也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同。最终缺乏稳定性的团队导致人才流失,而缺乏认知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