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贷款的原因?
1、不缺钱
2、不信任银行 (1)认为银行业务繁琐,流程复杂; (2)对银行信用不够了解,担心银行会贷款给不符合条件的人或者利用贷款资金做其他用途;
3、不想跟政府打交道 很多客户因为前期已经跟其他政府部门打了太多交道,感到厌烦,因此对金融部门也颇有微词,不愿打交道; 有的客户是因为以前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杂,需要找各种关系走后门,感觉麻烦,不如直接找私人借钱省事。当然随着银行简化业务流程,这种情况在逐步缓解。
4、没有合适的项目 一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资金需求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导致企业实际资金需求量远远小于其融资需求规模。
5、缺少合适的担保或抵押物 有不少企业因为缺乏合适的房产等财产作为抵押,又无法找到愿意提供连带保证责任的人,从而导致银行拒绝放贷。 6、存在融资过度依赖某一金融机构的现象 对于那些资信较好、与某家商业银行合作多年且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信贷关系的客户来说,如果该企业在某一家银行的融资比例过高,很容易造成该银行对该企业投融资的垄断。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一旦遇到金融危机或者行业性波动时,容易受到较大幅度影响。
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不能获得银行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方面的原因,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既有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信用环境方面的原因。概括来讲,主要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
1、贷款成本过高是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的内部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小企业贷款投入大,效益低。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时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特别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仍然采用等级计分制来考核各分支机构业绩,而等级计分的指标中,利润指标和存贷差指标具有“一票否决权”,因而尽管目前各商业银行都把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业务提上重要日程,但其分支机构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积极性仍然不高。
(2)贷款风险较高是商业银行不贷给中小企业的重要原因。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信用等级普遍偏低,经营不善失败率高,加上缺乏有效、足额的担保和抵押,使商业银行感到风险很大。(3)贷款的经济资本占用更多,而资本回报率更低。商业银行要按照“巴塞尔协定”计算经济资本占用,即资本占用与信用等级成反比,与贷款利率成正比: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贷款利率高,资本占用更多,资本回报率更低,因此,商业银行缺乏规模经济基础和范围经济基础,不能形成批量化和专业化的操作,因此经营成本较高。
2、企业缺乏信用是得不到贷款的根本原因。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制度不规范、技术含量低,财务不够透明,信息不对称,有章不循,缺乏诚信,逃废债现象较严重。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生产工艺落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赢利水平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有效、足额的资产作抵押,难以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
3、体制、机制是限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障碍因素。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更加严格,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更多。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受资本金限制,发展受限,缺乏实力。特别是当中央银行对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全面实行“独立核算,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新机制后,缺乏足够的资本金和完善的内部机制,在风险较大的环境下缺乏贷款的动力。
4、法律制度、信用环境是阻扰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外围因素。目前,我国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滞后,社会信用基础相对薄弱。缺乏社会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资信调查和评估。缺少为企业和银行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机构和征信系统,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