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原因?
1、客户因素 客户的财务能力是银行在信贷过程中重点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而财务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和盈利水平的高低。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企业按规模大小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两类,相应地,将融资需求的客户也大致划分为两类:融资总额大且频次低的“大额”客户与融资总额小但频次高的“小额”客户。 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微企业的财务稳定性会更差一些,这主要是由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决定的。
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较大的资金周转压力,对资金的需求相对迫切,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资金需求紧迫,而忽视贷款的风险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产少、信用水平低的问题,在银行眼里“缺抵押、缺担保”的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 在目前的银行信贷体系中,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客户往往采取“严进宽出”的策略,即只有资质较好的企业才能从银行获取贷款,而对于贷款风险的把控则集中在贷后管理环节。在这种策略的驱使下,银行倾向于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已有客户群体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上,而对新客户的调研分析则相对粗放,这对原本融资渠道就相对狭窄、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中小微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其获取资金的难度。
2、市场因素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看,债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与一个国家的金融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如果某个国家/地区的金融机构可以较为便利的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融资,表明这个国家的金融市场比较发达,而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债券市场发展程度较低,那么该国的金融市场就不太完善,相应的融资成本就会偏高,企业融资也会更为困难。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制度以来,债券市场规模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为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截至2021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存续债券余额达137.46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构投资者发行的债券(简称“公司债”)占债券市场总规模的比重达到56%。
随着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债券品种日益丰富,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然而,相对于银行贷款这种融资方式,债券融资具有期限短、费率高、操作复杂等特点,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因其资质较差往往缺乏足够的筹码参与到债券市场上,从而使得企业的融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