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所城市是谁建的?
这个答案,我可以写一本书。简单说,周朝时期,北京地区就已经有人聚居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渔阳郡,郡治设在今北京朝阳区的广阳郡遗址;汉朝时期北京称为蓟城;唐朝设立幽州总管府;辽国将中原汉地分成南北两路,北京属中路,称南京;金国迁中都,始称北京,这是北京名称的由来;元朝设大都,开始营建紫禁城;明朝朱棣迁都并营建紫禁城,自此简称京;清朝定都北京。 至于这座城是怎么建成的,那真是可以写一本书!简言之,就是先挖河、修城墙,再建宫殿、城楼,最后繁复的进行装饰和布置。
这里就简单讲下北京城的城墙与城门吧——元大都是按照《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方九里,旁三门”来建设城区的,但是到了明成祖永乐年间扩建都城时,把皇城的东南角向外扩大了三丈多(相当于今天的一万多平方米),另外在东北和西北角分别开了隆福寺和西四牌楼作为城区的正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正阳门(前门),除此之外还建了很多城门。
关于明代北京的十二座城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内九外七皇城四,光宗亮帝六十三”。所谓的“内九”就是指内城的九个城门,“外七”指外城的七个城门,而“皇城四”自然指的是皇城的四个城门了。这十八个地方除了现在已经消失的西四牌楼和隆福寺以外,其余的都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今天的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