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基金是什么?
“消费升级”这个概念被提及的频次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讨论,但到底什么是消费升级呢?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低端产品,无差异曲线很陡峭; 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属于中高端产品,随着收入的增加,对这两种产品的需求变化不明显; 而审美需求和求知型需求则属于高端产品,消费这种类型的产品往往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收入高低对这类产品的影响不大,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而愿意支付较高价格。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满足生存需求的低附加值产品上,经济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数量扩张来实现的,因此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增量时代”;而随着人均GDP进一步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结构会发生转变,更倾向于追求高品质、高附加价值的商品,这一过程被称为“消费升级”。
基于此,我们定义“消费升级”为: 当一个国家/地区人均GDP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结构会从注重数量扩张转向追求质量提升,即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这个过程就是“消费升级”。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也会有很大差异,这就导致了同一个国家/地区的消费者可能在消费升级的路径上存在差别——部分消费者的升级路径可能相对平稳,而另外一些消费者的升级路径则可能需要历经坎坷才能完成。 例如,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从1978年的216块人民币(按目前的汇率换算,约合35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2.6万元人民币(约合4100美元),增长了121倍。
然而,收入水平的上升并非同步体现在所有消费品上,尤其是服务类商品的支出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有着明显的提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从“吃饱穿暖”到“享受型消费”的转变。以旅游为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居民人均年花费只有50美元(约合355元人民币),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25美元),这意味着只要提高1元钱的旅游支出,就可以让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立即翻倍,跻身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所以说,尽管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质”也在不断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