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保本基金吗?
首先明确一点,任何资金池的模式的金融产品都不可能做到100%本金担保(当然你可以说“我不要100%保障”,但市场不可能满足你的这个需求);其次,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目前”,那我就认为题主指的是2018年6月份以后的现状。 从现有政策与监管体系来看,国内确实没有符合“保本基金”概念的金融产品了——这不仅是公募还是私募的问题,也涉及各种资管产品、信托产品以及未来可能的保险产品等。 这是因为,自2013年央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银行业存款和贷款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暂行实施细则》,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利率已经实现全面市场化(只存在法定利率下限的情况,不存在法定利率上限的情况)。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五条 规定:“人民币存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并公布。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不得违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制度和利率标准。” 所有金融产品的收益率都必须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基础上浮动(除了央妈给的一些特殊补贴,比如支农税基、扶贫贴息等等)。也就是说如果央行决定基准利率为5.5%,那么银行贷款利率就可以上浮到50%(11.75%)。
而债券市场的利率也是参考央行发布的LPR(Loan Prime Rate,俗称LPR,是由报价行自主报价形成,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重排一次顺序),采用1Y, 3M, 6M, 9M, 1Y共5个期限档次。 根据交易对手、资金用途、信用级别等因素的不同,企业融资的成本会有一定的浮动范围【注:这里的成本一般指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 但不管怎么浮动的,资金的价格(利率或费用率)必须符合经济学上的效率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即只要是市场上最能够表示价格(利息率)水平的数值就是符合效率原则的。
回到主题,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基准利率制度,并且基准利率具有一定刚性,因此无论对于哪个金融子公司而言,都必须以利率为成本(在资产端)和收益(在负债端)。所以无论是固定收益还是混合类资产,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要追求资金的回报率(等于1+风险溢价率)必须大于无风险利率。否则就要遭受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