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竞争格局是什么?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加入WTO承诺中开放市场程度最大、时间最短的行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方式更为积极,在促进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和提高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外开放的“引进来”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并举。目前,多家国外金融机构已在华设立多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分行、代表处和合资银行,并不断扩大业务经营范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先后在境外成功上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也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同时,国内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益的不断提升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又吸引着更多的外资行、外资战投进入中国市场。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境外银行在华分支机构数量会进一步增加,业务经营范围将逐步扩大,市场竞争力将不断增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将继续迅速推进,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以及中国银行业的不断改革发展,更多的中资银行将“走出去”,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为对外贸易、投资提供金融服务,逐步融入全球金融市场。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有利于激发国内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升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也促使国内银行不断暴露问题;特别是国际知名战投的参股,虽然有利于推动国内银行的深化改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但也造成国有银行股控能力不断下降,不利于国有银行保持其控制权及在战略、风险和财务等方面的独立性;从长期看,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可能引发局部甚至整体的金融风险,影响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特别是可能引发跨境金融风险,增加跨市场、跨国界的金融风险防范难度,使银行和国家经济的脆弱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