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票分红吗?
2017年3月9日,中国证监会披露了《关于核准伊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材料的批复》。 此次IPO,伊利计划募集4568.67万美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和研发项目。 然而这份即将上市的“预演”文件被媒体普遍解读为“伊利集团将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方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并纷纷称之为“内地乳企首单跨境融资上市案例”“中资企业赴港上市新路径”。 但据记者了解,本次发行的4568.67万境外上市股,将主要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并非用于新增投资,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境融资”。 “实际上这种操作模式是‘借壳’香港上市公司实现A股上市的目标。目前市场对拟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通过海外架构进行上市储备却成为优质企业的标配。”上海一中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位接近伊利集团的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趋严,未来类似伊利集团这样的拟上市公司可能越来越多。
对于上述说法,北京某大型证券公司董事会秘书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境内公司到境外上市需要满足很多条件,并履行严格的程序,并不是想上就能上的;而且即使上了境外资本市场,也并不意味就能轻轻松松圈钱,融资是否顺利还取决于众多因素。” 该人士同时表示,虽然目前国内有诸多拟上市公司选择搭建海外架构以图境外上市,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的实际运营地在国外。
事实上,通过海外架构上市的模式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广泛采用,近年来随着境内外制度衔接的逐渐成熟和流程的优化,这一模式在拟上市公司群体中的使用反而更为普及。 不过也有监管层人士的言论似乎为这个正在兴起的浪潮泼了盆冷水。
今年2月份,证监会首席律师李维民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明确表示,有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目的,先在国外上市,再考虑境内上市,这种做法是不行的。 不过受访的证券业人士多认为,上述表态主要针对的是借壳上市的行为,而对“借壳+A”的模式应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