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开展精准扶贫?
作为中央定点扶贫地区,国家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和专项建设资金,但受援地能否真正发展起来关键还得靠自身努力。近年来上海在对口帮扶贵州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党建结对帮扶工作。2013年7月上海市与贵州省结成对口支援关系后,两市党组织先后9次互派干部交流,其中选派党政干部45人、企业管理人员8人、教师医生26人,接收贵州省党政领导干部、高层次人才等180余人来沪跟班培训。
二是坚持和完善“项目化”运作方式。围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每年由两省市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一批重点项目,通过建立项目库形式加以明确,涉及交通、能源、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并实施动态管理。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两地共组织实施合作项目896个,到位资金48.3亿元(含贴息贷款7.5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
三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产业扶贫。总结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带户”等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上海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已有20余家国有企业参与贫困地区产业脱贫行动,计划投入帮扶资金34亿元;30余家上市公司参与或捐赠扶持资金1.8亿元;70余家民营企业投入资金6.6亿元。在沪黔双方共同努力下,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价为“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优秀等次”。
四是创新就业扶贫方式。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低、稳定性差等问题,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吸纳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同时,积极拓展互联网在就业扶贫工作领域的应用,率先探索“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新模式,成功创办“云间粮仓”,着力构建集人才供求信息收集发布、在线面试、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服务于一体的网络服务平台,为贫困人员就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五是大力推动教育扶贫。深入实施“阳光工程”,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累计向贵州省输送三批115名优秀校长和老师开展跟岗培训和挂职锻炼,帮助提升学校管理能力、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大高校结对帮扶力度,从资金支持、学科援助、人才交流等方面给予精准扶持。支持在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研究生培养点,扩大对西部及贫困地区学生的招生规模,近三年来共计录取2500多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