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冶在首钢吗?
作为在首钢集团工作过17年的老首钢人,看到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感触,就来说说这段过往吧! 上世八十年代末,钢铁行业进入了亏损阶段,当时作为副厂的大灰厂(冶金矿山公司)状况也不好,大量设备处于停产状态。这时来自上海的宝冶集团(原名称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更名为现名称)来到了我们这里,对大灰厂的冶炼炉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停产的转炉和发电机组重新运转起来,并增加了产能。同时为了配合新技术的实施,宝冶在上海组建了一个大型的炼钢实验基地,从德国引进了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用来研究炼钢工艺、过程控制及相应技术。我的老师当时受厂里指派,前往上海参加了这个实验基地的建设并担任主要负责人,我则随他一起来到上海,从此与宝冶结下了不解之缘。
宝冶来的技术人员很快投入工作,他们一方面参与生产运行管理,另一方面也在寻找能工巧匠。我记得当时厂部附近有个职工食堂,是由一位姓王的师傅负责采购、制作、销售。他的手艺非常好,做的红烧肉特别受欢迎,为此每天做不完卖的完,还必须提前几天预定才能买到。那位技术主管看了之后说:“这大厨的手艺真是绝了,这样吧,你把他请到实验室来,给他一个高工资,让他给我们搞技术开发”。王师傅听到后笑得合不拢嘴,连忙摆手说,不行,我不会干别的,我就做好这一桌饭菜。 没过多久,这位主管又找到王师傅,这次是邀请他去北京总部的实验基地深造。王师傅非常高兴,但到了那里以后才发现,原来是要他参加一个由国内外专家参加的研讨会,主题是如何开发高科技含量的冶金新产品。会后,王师傅向主管领导请示,自己文化水平低,能不能不参加这样的会议。那位领导笑着说,你的厨艺我已经见识过了,现在我想看看你的科研能力究竟如何。于是王师傅被留下来专门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后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多了。随着与宝冶联系的增多,王师傅接触到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也越来越多。回到炼钢厂后,他开始大胆创新,推行新的工艺流程,使停炉半年之久的转炉恢复了生产,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后来王师傅被提升为炼钢厂的副总工程师,继续和宝冶保持密切联系,双方互惠互利,实现了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