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公募基金吗?
我国目前有58家公募基金公司,1972年第一只公募基金成立至今,已经发展有40年的发展历程了 。我国的公募基金行业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1972年至1998年底):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基金管理人为主体,如原中国工商银行设立的国内第一个金融企业资产管理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职能是从事资金市场、债券和其他投资业务;原中国人民银行的直属机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养老保障基础金融资产;以及原中国证监会设立的3家国有控股的证券公司,其中中原证券就是从国投集团和中行集团收购的。这些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开始尝试用市场化的方式组建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社会和个人的资金。但是,由于当时我国资本市场并不成熟,货币管理体制也处于计划经济状态,因而这些管理机构并没有实际的管理资金业务。他们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和布局性的功能。
(二)初步发展阶段(1998年至2006年底) 这个阶段开始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这一阶段的特征就是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监管都在不断增强。从1998年起,在政府主导下,我国开始了国债期货的交易试点,之后逐渐放开。与此同时,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推进的企业债发行开始启动。为适应这一要求,2001年我国开始批准设立多种类型的基金管理公司。这些公司的设立是我国基金业迈出重要步伐的关键一环,对提高我国直接融资比例,改善投融资结构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 2007年中国基金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具体表现在市场规模、产品数量和投资主体等方面。 首先,公募基金规模迅速扩大。在2007年之前,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基金一直处于规模缩减的状态,2001年和2002年更是分别净赎回83亿份和104亿份。然而自2007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基金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基金规模快速增加。到2017年底,公募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13.92万亿元。
其次,基金产品类型丰富。除了传统的股票基金以外,2007年以后市场陆续出现了QDII基金、ETF基金、LOF基金等新的品种。特别是QDII基金和ETF基金的问世,不仅丰富了基金的产品线,还为投资者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提供了工具。
最后,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07年以前,我国基金业的主要参与者是以金融机构为主,然而到了2007年居民通过基金间接理财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个人持有基金规模达到1.99万亿,比上年末增加8800多亿元,增幅达到73%,高于2017年全年股票及基金增量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