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信家在上海哪?

屠峻杰屠峻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认识周安鑫,我妈妈和他父亲是老同事了!他家在静安区万航渡路1309弄,具体门牌不知道。那一片都是公房小区,小区很大很热闹的,周围有静安寺、南京西路、江宁学校(他是那里的毕业生)、中山公园等,交通很方便的。

他是一个很有才的人,擅长钢琴、长笛、画画等等。性格比较内敛,是一个低调而又才华横溢的人。他的父母都很厉害,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知青,后来回沪后都在闸北教育局工作,母亲是艺术工作者。

小的时候,他在我们附近的一个小学上学,是转学生,性格内向,没有什么朋友,记得有一次,在小学操场开运动会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操场边的树荫下,一个人独来独往,我当时觉得他很可怜,于是就和他玩了起来,就这样成为了邻居和朋友。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记忆力非常好,很多诗词、英文文章都能背下来,很多数学题看一眼就能算出来。

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老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记得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和他爸爸在客厅看动画片,突然他爸爸让他把刚刚看的动画片内容讲一遍。他居然能一字不漏地讲出来,当时把我惊得目瞪口呆。 所以,他在学校里成绩一直很好,但是因为他不善言辞,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所以没有当上班干部,也没有成为老师眼中的“香饽饽”。

我记得上初中后,他去了另一所重点中学,就很少联系了,但每次见面总能聊得很开心,他是一个有着奇思妙想的人,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乐趣。

记得高考结束暑假的一天,他突然来找我,让我帮他一个忙,他要搞一个实验,需要我提供一块地,用来种植蔬菜。当时我住的地方有一个小院子,于是他就拿了一个水桶,一些泥土还有种子,说要在里面种植蔬菜,让我帮忙浇水施肥,还给了我一袋化肥,说要是我不浇水他不施肥的话,菜会长得不好。 那天,他兴致勃勃地帮我浇水、施肥,然后兴奋地告诉我,等到秋天就有收获了,到时候可以摘菜,也可以吃自己种的菜,感觉很新鲜!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设计和种植,他说,这属于生态种植,这样可以体会到耕种的乐趣,也能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一番话说的我都愣住了,感觉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邻家男孩啊!

商珊玉商珊玉优质答主

周安信(1921—?) 女,教授.上海人.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

1949.9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初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和周培源教授的号召,与赵新时一道前往苏联攻读博士学位(师承著名分子生物学家Timofeev-Resovshij教授),

1953.11回国在北京大学执教.现为生物系教授.在美国1953年便已报道了核酸分子有二级结构之后,周、赵二人便在北大着手进行核酸分子二级结构的探索研究,1955年在国内首先报道了核酸分子有二级结构(国内现存的50—60年代的教科书中有关核酸分子二级结构的起源皆引用周、赵等人的论点及示意图).1957年周、赵在有关酶的专著中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核酸酶及核酸降解产物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一节讨论了DNA的水解产物及碱基对的顺序,当时,沃森和克里克的“中心法则”刚刚提出,周安信又以实验探讨了RNA与蛋白质合成的相关性,1958年报道了动物细胞游离体系核酸酶类的初步研究.周、赵在核酸酶方面的研究工作受到当时有关领导的关注,并被推荐参加了1958年在列宁格勒召开的“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他们的研究工作的专题报告.周、赵在核酸方面的研究为分子遗传学在北大奠定了基础,1958年北京大学决定在生物系中组建了一个由周、赵领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小组,在当时国内高校中尚属首创.

1966年周安信被错划为“反动学术权威”、赵新时被“下放”到江西鲤鱼洲“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但二人在逆境之中仍坚持科研工作和为研究生和“五七干校”的大学毕业生讲授“分子遗传学”课程.1981—1982周安信赴美国进修,在美国科学院院部实验室工作,合作研究了DNA受损伤后被修复的机制,并获满意结果,其中DNA受损伤后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和磷脂酶活性变化的一篇文章于1982年3月在该实验室讨论会上作专题报告,受到重视.周安信1982年回国,仍在北京大学生物系任教及进行研究工作,1984—1986年曾在美国的几所大学讲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