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税有多重?

经桐莉经桐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篇报道,来源见图片描述 然后引用一篇清华教授的文章全文转载 作者:张五常 在没有政府税收和公共支出的市场环境下,贫富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税收和公共支出对分配的影响并非如很多人所想的那样,会大幅度地降低贫富分化程度。本文利用一个包含生产和消费的简单模型,分析了中国城镇家庭的收入分配状况,结果表明:(1)不存在政府税收和公共支出情况下,市场会通过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之比自动达到均衡,此时收入分配的状况取决于初始的要素比重,但并不会导致贫富分化;(2)增加政府的税收和公共支出后,由于要素的收入受到限制,其边际产出的下降幅度将超过无政府税收和公共支出情况下的下降幅度,从而使得收入分配向均等化方向移动,但是,这种分配上的改善并不明显。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巨额财政收入的增加,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财政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在市场经济下,税收和公共支出都是政府调控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为了减轻高收入人群的负担而增大低收入群体的福利,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累进税率制度。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也通过累进税率制度的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1978年,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仅占总人口的4%左右,而到2006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13.5%。从1978年到2006年,全国累计减免税款6000多亿元,其中1978年至1994 年累计减税4000多亿元。[2][3] 如果考虑到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在分配中具有再分配性质的费用,高收入群体的实际税负可能要比中等收入群体高出不少。从理论上说,税收应该能够显著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情况却是,税收增加了,公共支出增长了,但却并没有完全改变收入分配的低下状况。难道征税真的对收入分配毫无影响吗?

二、不存在政府税收和公共支出情况下的收入分配 我们首先分析在一个没有任何政府税收和公共支出的社会中,市场如何调节收入分配。假定一个社会的总生产函数为Y=F(K,L),其中Y代表产品总量,K代表资本数量,L代表劳动力数量。假定这一社会中的每个人拥有一定的初始财富W,并且每个人对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分别为D_k和 D_l,则个人i的效用函数U可以表示为 其中c_k和c_l分别代表个人的消费中用于购买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额。个人的最优策略是一个一阶导数为正的凹函数,因此有 U'(c_k,c_l)=D_k(c_k)-d_k+D_l(c_l)-d_l=0 求解上述最优化问题可以得到个人决策的一组均衡点(c^*_k,c^*_l),它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消费量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的供应量。 我们可以进一步求得在这个市场中要素的边际产量 MPC_k等于要素的边际收益 MR_k减去要素的边际成本 MC_k,即 MPC_k=MR_k-MC_k 由要素的MPC_k可以计算出要素的报酬 w_{k}^{*}=\frac{MPC}{MPT} 因为 w_{k}^{*} 是要素 k 的边际产出,所以要素的边际产出最终都会体现在该产品的价格之中。我们将产品的价格称之为P,则有 P=\frac{w_k^{*}}{\mu } 其中 \mu 是产品的边际成本。我们将上面关系式两边同时除以 K 和 L ,可以得到 这里 P/(\mu K +μ L) 就是要素的边际收入,记作 mr,它是要素价格 P 对应的要素需求量。

三、引入政府税收和公共支出后的收入分配 我们现在考虑政府以税率 t 对收入高于平均程度的个体征税。为了防止税收扭曲经济行为,政府同时必须提供公共物品。假设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 (1) 每个公民对其的需求度都为1;

(2) 公共物品的生产函数为线性关系,且只涉及生产阶段,不涉及消费环节,即政府所提供的每单位公共物品的成本可以用单位时间的投入量来衡量,并随时间递增。那么,公民对公共物品的支付意愿可表达为 其中γ大于零表示公民对公共物品的不满程度。当 γ 非常小(接近于零)的时候,表示公众对公共物品极为满意,这个时候我们有 V_{p}=\gamma + \frac{b}{\mu }P 当 γ 大于零但是很小的时候,表示公众对公共物品稍有不满,我们有 V_{p}=\gamma+\frac{b}{\mu}P+\frac{br^{2}}{\mu^{2}} 一般情形下,我们把 b 视为常数,并且把它和 γ 一起作为未知参数带入到生产函数中去估计。当 b>0 且和 γ 同阶时,我们发现 V_{P} 有最大值,此最大值点对应的 P 值就是公共支出的规模。

四、结论 上述分析表明,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市场将通过要素的边际产出之比自动达到均衡状态,此时收入分配的问题取决于要素的初始比重。但是,这样的均衡是一种帕累托有效率,意味着不可能通过再分配使任何人变得更为富裕。这意味着税收确实不能改变收入分配的状况。 但是,如果政府愿意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费用,并且在供给方面不受规模效应

贲婷娜贲婷娜优质答主

中国的税收收入2005年在GDP中所占比重为18.3%,2011年上升到22.3%,2015年上升到21.57%,2016年以来又逐步回落至2019年的19.12%,2020年降至15.55%,2021年税收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回升至17.3%。

我国税收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比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低。横向对比,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2年6月数据,2021年各经济体税收占GDP的平均比重为34.3%,比我国的17.3%高出一倍;OECD成员该占比为35.4%,欧盟、欧元区该占比更高,分别为37.7%和40.7%。在发达国家中,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税收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5.6%、42.7%、27.7%和28.5%,均高于我国。而且,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是持续处于高位,自1970年以来一直在30%左右。相比发展中国家,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阿根廷、土耳其、波兰、匈牙利等新兴市场国家2021年的税收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2.3%、31.7%、18.9%、17.5%、27.7%、29.9%、31.3%、35.4%、34.4%,其中印度比我国还低。

当然,税收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会因测算口径存在较大差异。国际上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按照每人每年固定缴纳500元计算的纳税人数,除以年就业人口得出一个比例,再用1减去该比例得出应纳税人群占比。用该应纳税人群占比乘以税收/GDP,就是调整后的税收占比。如果按此方法计算,我国税收占比将低于大部分国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较高,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口占比约15%,按该口径测度,我国税收占GDP比重为13.36%,高于南非和巴西,低于其他各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