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转型?
转型,是个中国特有的词语。 中国在30年前的转型是为了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让市场机制的作用力发挥出来; 而在今天的转变,则是为了突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诸多社会难题而进行的探索。 这两次转型的目标都是解决发展问题。
当然在过程中的细节和侧重点,以及所选择的路径是截然不同的。 前一次转型是在外部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进行的,目标明确,路径清晰——那就是搞活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改善民生。为此我们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宏观的框架体系(确立企业法人的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另一件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土地制度,允许农村和城市自由迁徙,进行城镇化进程等等)。
这些举措的确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贫富分化、环境污染严重、社会风险增多…… 于是我们开始了今天这场新的转型,这场转型的目的是要构建一个既能激发市场活力,又能有效管控风险的制度体系。
从2015年开始,我们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就是要通过供给端的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方式,同时,我们要加强需求的管理,做好宏观经济调控,把GDP增速保持在合理的区间。
在这场新的转型中,我们将构建的微观基础由“企业”变成了“家庭”——因为我们意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的选择和对激励的反应是最难把握的,也是最难以估计的。因此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坚持松紧结合,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同时,我们也在政府自身上下功夫,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打造服务型政府。
当然,这场变革不会毕其功于一役,它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但至少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合适自己的道路,并且正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