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行动有哪些?
1973年,我国第一个保护长江的民间环保组织——长江环境保护小组成立。这个由科学家、教师和大学生组成的团体,在公众中传播关于污染和对环境影响的科学信息,监督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小组已经使数万名中学生和成千上万的社会民众参与到环境保护运动中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环境标志制度。“节能灯”、“无氟冰箱”等产品的出现,成为中国实施环境保护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1995年,国家经贸委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007年起,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先后颁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并组织开展“节能周”活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节能生活方式;
2016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20年,能源效率明显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比例达到1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
2016年2月,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全国能源规划(2016-2020)》,明确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将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要达到1.3亿千瓦以上;
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改造行动计划〉的通知》,部署了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强化节能管理、加强监测评估等方面工作,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工业领域能效提升的目标和要求 ;
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强调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提出发展共享经济,鼓励闲置资源和低碳能源利用等相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