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为何中国做不成?
现在搞芯片产业是有些晚,不过也还来得及。 芯片行业要讨论的是集成电路,也就是IC,从电子器件分类来说它属于电子元器件。和我们的电脑手机等等产品的电子产品不同,IC更像是我们身边用的电灯泡、水龙头、电视、音响等,它们的核心部件都是IC。
IC按制作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半导体IC和集成电路IC。我们以前玩的游戏机里的游戏卡带、磁带、光盘等都是存储信息的,信息是通过电子流来传递的,这些载体需要读取和写入设备,我们叫它们存储器(Memory);而像我们手机用的CPU、GPU还有各种控制逻辑用的MPC、MPU这些都是算CPU,我们把它统称为微芯片或简称“芯片”(Chip)。 CPU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由很多个功能模块组成的,现代CPU的这些模块已经不能单纯用“数学运算”或者“信息处理”这样简单了,每一个模块基本上都可以单独拿起来作为一个IC。例如我们常用的内存(RAM),一开始它是作为CPU的一级缓存存在的,后来单独出来做成了一级内存(L1 Cache),再后来又做了二级内存(L2 Cache),还有硬盘,刚开始也是作为数据存储用的,到后来也有了一部分计算能力,所以现在有SSD固态硬盘,这个就是结合了存储器和芯片两个功能的硬件。
当然我说的只是很粗浅的介绍,实际上IC设计制造涉及到现代物理学、化学、数学领域里面非常多的专业方向。所以,你说为啥中国做不出芯片来?那肯定是有点难的! 不过,也不是很难! 目前国内芯片行业现状如何?海思有没有前途? 华为海思是不是完全自主设计我们不谈,它的设计能力确实已经达到了业界一流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国产化,这很重要!任何产业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从简单的做起,从我们能做的做起,海思做到了,而且做的还很出色! 这给我国芯片行业带来了什么?带来了人才,带来了经验,最重要的是带来了决心和信心!有了这信心和决心,我们就可以全力攻克更高端芯片的研制了!
最后说一句,美国想全面断供华为,其实是在给自己断后路!
第一,芯片是一种垂直分工的产业,它和互联网生态的模式相比,垂直分工的特点决定了它只有进行全球的专业化分工,才能做得最快和最好,它没有办法像造飞机发动机那样封闭起来做,否则速度就追不上技术进步的速度。
第二,芯片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双密集的产业,它的资本需求非常大,而且资本大部分投入要进行技术的验证,这些钱投入的产出时间比很多行业都要慢。
第三,芯片产业是全球化高度竞争的产业,它的竞争非常惨烈。
第四,芯片产业是一个非常高度协作的产业链,一个企业在整个芯片产业链上面,往往只能从事某些环节,有些企业只能做封装,有些企业只能做测试,有些企业只能做设计,有些企业只能做代工。它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出一款芯片的,需要高度的协同。在整个芯片的产业链上面,每个企业都发挥自己擅长的环节,最后形成一个高度协同的产业,这样的产业就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内循环的产业。
第五,芯片产业是投资和市场需求高度绑定的产业,芯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旦研发成功,它的边际成本为零,所以它前期投入的资金,是必须要跟未来的市场需求要绑定,需求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没办法收回投资成本。因为这个产业未来是高度全球化的市场,所以投资必须要跟全球的市场需求要进行统筹考虑。
中国要发展芯片产业,应该从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着手。
第一,必须融入全球化。芯片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不能把芯片当做内循环的战略产品来发展。
第二,政府要采取多种手段来扶植产业的发展,芯片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但是它又不是一个能够产生短期回报的产业,往往都是需要投入5到10年之后才会有产出,所以中国发展芯片产业,一定要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多种资源来进行协同配合来扶植它的发展,发挥好产业基金和资本市场的作用,来解决芯片产业发展中间缺钱的瓶颈。
第三,要发挥好国家芯片大基地的作用,中国发展芯片产业不能“遍地开花”,而要在几个有产业基础的城市和区域打造芯片基地,因为这个产业投资比较大,投资比较集中,如果过于分散的话,成本会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