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产品过甚?
1.房地产 房子这东西,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属性完全不同。它不仅仅是“住”的东西——其实住宅所占的建筑面积,在住房总需求里是非常小的;它是金融属性超强的消费品!而且这种超强金融属性,还是中国特色独有的。 因为土地财政、地方债的原因,几乎每个城市都在疯狂地盖房。
2.汽车 中国是唯一一个实行汽车限购的城市群,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这四个一线城市,每年只能买几辆,其他二三四五线城市就更别说了……所以中国人买车比国外方便很多(除了没钱的穷人)。这就导致了中国的汽车销售量远超其他国家。 但真正奇怪的是,汽车保有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因为限行、堵车等因素,人们买车之后并不敢像国外那样随意使用。
3.快递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把快递员送进小区的国度。从大城市到小乡村,无处不有快递员们的身影。电商的发展让中国快递数量首屈一指。 还有外卖,同样是中国特有的产业。虽然美国也有外卖,但和中国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外卖数量和快递数量基本一样,都是中国独一档的存在。
中国最过剩的产品是房地产。自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商品住宅开发面积平均增速高达20%,其中,2005-2013年间的增速更是在26.8%-37.4%的高位波动,2011年全国城镇住宅施工面积甚至达到城镇家庭户数的1.58倍。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商品住宅成交量却长期处于下滑通道,目前不到2013年高位时的50%,住宅价格也在2015年、2011年和2008年发生三轮明显的下跌,2015年三季度至今跌幅超过10%。
全国性供大于求的矛盾,导致中国房地产出现三重过剩,我们称之为“库存之殇”、“泡沫之虞”和“债务之困”:
一是全国住宅的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库存去化周期超过1年;二是房价与居民收入严重背离,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30,而发达国家普遍不超过10,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已出现10%以上的明显回落,库存消化难度极大;三是房地产企业和商业银行形成了大规模的“刚性”债务,存在巨大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极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