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如何促进中国经济?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可能我理解的不对,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电力(电能)是最清洁的化石能源,也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其消费形态主要是终端用电。目前,中国主要靠燃煤发电厂提供电能,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5%左右,碳排放量占到所有排放量的60%以上;其次是以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液体燃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两者合计约占总的一次能源消费的30%,碳排放量约为29%(2014年数据)。通过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的。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左右。在煤炭消费“双控”的大背景下,未来15年风电、光伏将成为主要的增量能源电源,水电、核电也将会持续增加。以风电为例,按照“十四五”规划,每年新增装机要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底累计装机要超过7亿千瓦,相当于现在全国煤电总装机的70%左右。如此大规模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上马,必将极大地改变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中国的气候和环境目标具有巨大的贡献。 但风电、光伏不仅不是碳中和大目标下最优先发展的领域,而且由于这些清洁能源不连续、不稳定的特点,还需要配套建设储能设施,总体来看还可能会加剧电网的调峰困难,因此短期内会在发电侧引起电力市场波动。但从中长期看,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这种波动性将逐步减弱并达到平衡。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最近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统计制度的通知》,就能源消费量的统计方法做出了调整,其中就包含了可再生能源和不作为能耗统计对象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这意味着,一方面,以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统计口径将被进一步收紧,另一方面,火电企业因节能减排所支付的能耗成本将由政府兜底,从而降低火电企业的发电成本和税费负担。 在国内,自2017年起,内蒙古成为最大的风电光伏基地,风电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了4850万千瓦,相当于内蒙古自治区全部煤电装机的一半。
而在国外,从风力涡轮机到电池组件,从中国工厂出口全球的太阳能产品,再到在国内采购的原材物料,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清单几乎涵盖了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在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绿色贸易壁垒势必会愈演愈烈。在此情况下,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挑战,保证产业链安全,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加快实现现代化,能源的制约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占一次能源的75%左右,石油只占23%。但是,中国煤炭资源虽然很丰富,却不够清洁,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气体,已经成为严重污染环境的源头。石油储量有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0,90%需要依赖进口。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纯进口国,1994年,净进口石油1470万吨,外汇支出65亿美元,约占当年石油支出的30%。
要实现现代化,继续发展经济,能源供应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然而,继续扩大石油进口是不现实的,同时,为了保护环境,也不能再发展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工业。因此,必须选择一条新的能源发展道路,这就是以水电和核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道路。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将有更大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0~45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8000~19500亿千瓦时,年平均增长速度6%。
电力工业作为基础设施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电力工业的持续、稳定和较快增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发挥着关键作用。电力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先行性和超前性的特点,要求电力工业在建设和发展规划上与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在时间上有合理的安排。电力工业投资额大,是拉动内需的主要方面之一,近年来,电力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14%。从电力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各产业部门的拉动效应分析看,随着电力工业的加快发展,对促进农业和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的更好发展,加速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据专家分析,电力发展速度分别在6%和5%的方案下,2000年比1995年全国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27356亿元和22212亿元,拉动全国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1.03%和10.37%。各产业部门中,第二产业增加最多,绝对额为22730亿元和18271亿元,分别为电力行业拉动增加额的83.1%和82.3%。第一、第三产业拉动增加额分别为974亿元和3652亿元。对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拉动提高的百分比分别为8.73%和8.07%,24.55%和25.61%,9.27%和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