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股票怎么不分红?
因为分红太便宜了,甚至没有成本价高。 假设一个公司有100块钱现金流,市场给予公司25倍市盈率估值。那么股价应该为400元(100/0.25)。
如果这个公司盈利1块钱,那么他应得的红利应该是400*0.1=40元钱。 但是如果该公司把这笔钱用来分红,意味着股东手里面的钱变少了,即买入该公司的股票金额减少了。为了保证投资者不因为分红而减少投资,那么就必须从别的地方弥补给投资者的损失,比如降低未来每股收益预期值。 所以实际上上市公司分红越多,意味着他的盈利能力越差。为了保持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发展预期值不变,必须采用其他方法来弥补投资者因分红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最方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资产负债表里面掏钱出来分了。所以你看那些分红比例高的公司,都是财务能力比较弱的“穷光蛋”公司。相反那些很少分红的公司反而业绩比较好。
冷杭优质答主并不是所有公司挣了钱都有分红的,按照公司法规定,一个财年结束后,公司要提取盈余公积金(一般是10%),而剩下的未分配利润才可以用来分红。而且,上市公司作为现代企业,其主要目的还是做大,因此对于一个处在成长期的企业来说,将未分配利润投入再生产,是更合算的。实际上,一个财年结束后,很多公司都要把未分配利润留作自用,而用公积金来发放部分红利。
第二个方面,从实际分配方式来说,现金分红只是其中的一种(我们常见的10送10派2元就是分配方式,派2元,就是每10股有2元的现金分红),实际中,公司更倾向于用公积金转增股本。
转增股本实际上是将公积金转变为股本,那么投资者得到的是股本的增加,而不是现金。如10送10就是投资者在持有原来的10股同时,又获得10股,实际上获得了资本分配利益,但是没有得到现金。上市公司此举,实际上是在做大股本的基础上,提高自身股价(通过投资者持股增加)。
在实际中,很多公司,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如电子类、信息技术类企业),处于做大做强的成长期,都倾向于进行转增股本,而这样的公司,一般是不会进行现金增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