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可以参照哪个国家?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作为一个国内股票和期货都做过交易者,我可以说,中国的股市与美国有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从制度设计开始,上证所与深交所都是采取的是竞价撮合的交易方式,这种方式最为接近美国纳斯达克的电子盘交易;
其次,我国也是实行T+1交易的,而且不能做空,这些限制条件跟美股是一样的;
第三,A股有一日一市的现货市场,也有像港股那样实行全日报价的现货市场(上交所的金融债券),还有像新三板那样的场外交易市场;
第四,A股的投资者结构中机构投资者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个人投资者所占的比例则相对稳定,这与美股的个人投资者比例不断下降而机构投资者比例不断上升的结构恰恰相反 第五,目前A股市场仍然实行的5%的涨跌幅限制,而在早期则是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这一点有点像香港的股市。
当然,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还有很多不同于海外市场的特殊制度安排,这也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总之,我认为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在不断完善之中,各种制度性建设也越来越贴近国际市场,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方面的差距主要反映在于投资者结构的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报价驱动还是供需驱动的市场模式的不同。
中国股市最该参照的国家不是俄罗斯,不是德国,不是日本不是美国、不是任何国家,中国股市应该参照自己。
中国股市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和2015年上半年两轮急涨大跌熊牛转换太快,应该向以前股市发展的国家学习,向欧美股市学习,学习长牛慢牛的构建机制,学习牛短熊长和牛长熊短两种股市生态环境的最大差异,学习股市波动率对经济带来的不同影响。
A股经过将近25年发展,经历了大起大落。过去十几年,上证指数跌回到2001年前的1600点、1700点,创业板从4000点跌到千点附近,市场已经历了长期的调整。如今,市场已经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但向上的曙光已开始出现。
经过25年大发展,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稳居全球第二位,上市公司家数超过2500家,股票融资额排名全球前列,A股市场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大国”市场,“大国大市场”的稳健运行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国家战略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股市是全球交易量第一、投资者规模最大、散户资金占比最高的股市,是中国市场经济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一面镜子。回顾过去25年,中国股市的发展既有符合规律的一面,又有受到体制影响有悖于规律的一面。
与世界主流股市相比,有三个方面存在本质不同:一是牛市和熊市转换周期短且波动率大,急涨急跌现象屡屡发生;二是以杠杆和操纵为特色的“牛短熊长”股市环境;三是“跟风羊群效应”和“暴涨暴跌”现象明显。这些有悖于股市发展规律的现象受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政府财政模式、货币政策特点、上市公司治理状况以及投资者结构等方面的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股民炒股,既要遵循规律,又要尊重国情和市场,要结合“两个规律”、“两方面因素”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