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
1. 首先考虑套期保值,通过买入或卖出相同数量、相同期限的利率掉期合约来锁定融资成本;对于进出口贸易中的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也可以相应地做出匹配的期货合约来进行对冲交易(含进口备货阶段)——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的企业资金压力,同时由于期货市场具有标准化契约的特性,使得其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外币收款/付款提供稳定的预期;
2. 在套期保值的基础上,考虑针对某一单业务(如出口采购)进行保险以增强应对汇率波动的韧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提供了适合企业的汇率保险产品。一方面,购买保险可以让企业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减轻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另一方面,在合同签订后,一旦外汇汇率发生不利变化,可以提出保险索赔,减少自己的资金压力;
3. 如果以上两种方式不能满足规避风险的理想效果,企业可以考虑采用跨境人民币/外币融券业务来实现对冲目标。简单说,就是先从证券公司借入等值的人民币/外币,然后再择机买回借入的资金,实现“无本经营”的目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跨境人民币/外币融券的范围仅包括上海、天津、厦门和重庆四个试点地区,且只限于公司式主体,个人及金融机构并不在其中。
企业应该从风险中性角度出发,有意识地通过金融工具的对冲功能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当然,企业在运用上述手段时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期权、期货等衍生品虽然具备锁定风险的功能,但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敞口,需要在投资决策时结合公司的财务状况慎重决策。而融券作为股票的反向交易,也存在着标的股价下跌时无法偿还借入资金的风险。
富杨优质答主1、根据合同规定选择有利的货币。在对外交易中,应根据外汇收支的预期情况,选择有利的货币。如果出口收汇或需要支付进口货款时,应选择硬(升值)货币报价,以软(贬值)货币支付货款。
2、根据合同内容选择合适的计价货币。例如;以我国国产原物料为主生产的产品,以外销加工品时,则以外币计价为宜;若使用进口原材料作加工品时,以本国货币计价为宜。
3、采用多种货币结算。为了避免汇率风险,对出口贸易收入,可以分别选择使用几种不同的外币计价结算,这样,当其中某种货币汇价下跌时,可以由其他币种汇价的上涨或稳定来抵消、弥补其损失。
4、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有许多国家与我国进行易货贸易和开展补偿贸易,对这类贸易业务,应尽量采用计价,结算,以实现无汇率风险。
5、预测汇率走势再签订交易合约。在对外交易前,如能正确判断未来汇率走势,就可以使交易在有利的货币环境下进行。例如,交易签订时若美元疲软,则可以压低外汇价格,反之,则可抬高外汇价格。
6、延期收付,减少汇价损失。如果出口商收汇时的计价结算货币发生贬值或进口商支付汇款时的外币升值,都可以通过商洽延长期限,争取在汇价有利时收付外汇,从而减少汇价损失。
7、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外汇汇率,但可以使本国国际贸易得到改善,国力增强,使本国货币趋于坚挺,避免汇价下跌。
8、适当调整货物价格。在对外报价时将可能发生汇率变动的风险补偿考虑进去,适当提高报价,转嫁将来可能发生汇率变动的风险。
9、采用调期交易。所谓调期交易,是同一笔汇款,由买卖双方商定,收付汇时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汇款期限与汇率,从而减少汇价波动造成的损失。
10、利用贸易从属费用调节价格。当计价货币可能贬值时,可以将包装、运杂费等从属费用增加,使贸易成交总金额保持不变,抵消汇价下跌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