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企业应收账款较多?
2019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陆续披露,根据各公司披露的信息统计得到3845家A股上市公司2019年年末应收账款金额(包括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对应的客户类型。 从上表可以看出,建筑装饰、房地产和传媒行业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最多,都超过了千亿元规模;其次是通信、交通运输、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均超过五百亿元规模。 其中,不乏一些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明星”个股,比如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基建类的央企龙头,及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等业绩优秀的白马股。 但也有一些企业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情况,如ST凯瑞(+719.63%)、*ST中孚(+256.89%)、*ST秋林(+239.38%)等。这三家公司均为商品流通或消费品行业的中小企业,且应收账款余额在2019年末出现大幅增加的可能与坏账准备的计提相关。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统计的应收账款数据为公司财报中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板块的内容,不包含预付款项。有55家上市公司未明确标注客户的性质,因此无法将其应收账款客户进行分类。
应收账款较多可能是企业的销售结构和销售政策决定的,有部分企业的产品属于大型设备,货款回笼慢而导致应收账款增加;也有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决定了应收账款数额增加。在没有准确数据支持的条件下,很难准确确认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是属于不合理增长还是属于合理的、良性增长,所以,在利用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分析企业指标恶化程度的同时,还应该从实质上分析企业指标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应收账款增加属于合理增长的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其在手订单的变化,只要在手订单没有大幅减少,即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较多,企业未来业绩增长也有保障;如果企业的销售政策是“先货后款”,产品被客户购买后才确认销售收入,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收入增速会非常高,应收账款也会高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属于良性增长。
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属于不合理增长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企业采用赊销的政策,并放宽了信用政策,甚至对不合适的客户也采用赊销政策,这种情况下增长的应收账款往往属于坏账的可能性较高,从而导致企业未来业绩会遭受较大损失,企业未来业绩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第二种,企业将部分营业收入确认为预收款项而不是营业收入,从而确认的营业收入较少,为了减少“粉饰”营收的痕迹,对于部分已经完成的劳务或者已经发出的货物,也不确认为收入,从而造成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粉饰”行为只能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并不能改善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在分析时,应该从企业回款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增加是因为属于货款还是劳务结算款,是否属于企业采用不当的信用政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