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美国购银原因?
1927年,美国GDP的比重中,农业已经降到3%,工业则上升到41.5%(1929年是46.8%)。同期,工业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法国是26%,英国是24%,德国是22%,日本是37%。在美国,重工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比例,从1920年的40%,上升到1929年的54%;钢铁、化工等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值中制成品所占的份额,都超过60%,而同样以制造业为重的德国,这个数值只有35%-45%。 随着美国工业结构的升级和对外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断好转,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但到了1929年底,美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44亿美元,超过了英法两国外汇储备的总和。
为了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美联储连续四次提高了再贴现率,从6%提高到7%,然后提高到7.5%,再提高到8%,最后提升到8.5%。美联储的加息举动迅速抑制了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但在1929年10月股市崩盘前,这种加息政策并没有起到根本作用。 1929年秋,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从1929年的88%下降到1932年的39%,失业人数从1929年的150万上升到1932年的1800万。为扭转国际收支逆差,维持美元汇率,美国财政部开始大量卖出国库金银。到1932年,已卖出政府持有的白银9000吨,价值1.8亿美元;黄金1400吨,价值约5亿美元。
尽管财政部的行动没有改变国际货币格局,但美元对其它国家货币的贬值趋势还是有所缓和。同时,由于海外市场对美国商品的吸纳能力大大增加,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开始急剧缩小。 在1929年至1933年间,美国共生产了大约20亿吨棉花,出口了大量的棉布,获得了相当于180亿美元的外汇——这几乎是当年美国从世界各地获得的全部国际贸易盈余总额的两倍。 作为纺织业的基地,纽约的布鲁克林,在这里的码头装船外运的棉花,每天高达5000吨。
除了销往欧洲的纺织品之外,美国还向苏联和中国出口了大量农产品,换回了巨额的美元。在苏联,农民必须将收获的棉花交售给国家,才能获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票证。美国出口的棉花,有一部分被用于制造军火供应苏德战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