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中签率是多少?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其实就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概率统计问题 在概率论中,关于概率的基本定理之一就是大数定律,即:如果事件A在N次试验中是随机发生的,并且P(A)小于1,那么对任意正数a和任何自然数n,都有:
1、lim P(SNA)>= P(A);其中SNA表示n次试验A出现的次数之和;
2、limsup Sn/N = n·P(A), 所以P(SNA)>= np, 或者:
3、liminf Sn/N > a 当n充分大时;或:
4、lim SNA/n N > a 当n足够大的时候. 这个公式表明:对于小概率事件来说,它不可能长时间不发生(当然也可能是很长时间才发生一次)。而对于有规律的事件来说(比如上述情况中,P(A)=0.5的情况),只要样本量足够大,那么它的出现频率基本接近于期望值。
按照这个理论,我们首先来看证券发行申购新股的中签情况——从理论上说,每次发行股票,都可以根据这个原理算出每一支基金的中签概率!只不过这个计算有点复杂而已。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来大概推算一下。 根据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要求,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总数不少于总股本的10%,按平均5亿股的市值规模来计算,也就是5000万股的发行量了。而一般一个投资者可以申购的额度为最高9999.9万股,假设所有可申购资金全部用于新基金的申购,则申购总额约为68亿美元左右。考虑到每个账户的资金利用率通常不会超过0.1%,这样大约有7亿元左右的资金被用于本次申购,而这相当于总发行量的14%(假设每只基金都足额申购的话)!因此,我们可以粗略地算出:平均每支基金的中签率为14%。 而实际上,由于许多股民都是“跟风”操作,因此申购新股的人数可能大大超过这个数字,所以实际的中签率还要低于上面估算的结果。
第二个问题是市场供求关系 除了上面讲的纯粹的概率统计之外,还有一类影响因素与市场的供求息息相关,这就是:
1、发行者希望得到尽可能高的融资比例,而申购者的资金却有限,这就决定了申购者的收益率必然远低于发行者的预期;
2、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大多数投资者都希望买到最少的数量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毕竟买得越多,万一没有中签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嘛^_^!)。 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所买的份额太少而无法中签,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申购者往往会选择将所有的资金用来申购,以求保险一点。这就是为什么虽然申购金额只有区区7亿人民币,却能导致近4万亿元的新股交易额的原因所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