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不清算毛?

冷萦萱冷萦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党是革命党而不是执政党(虽然两者有时可以合二为一)。执政党的任务是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革命党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意愿,即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反动统治者(旧政府),建立新的政权。所以,在革命党时代,清算某个人或者说清洗某种人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不仅仅体现在党内,也体现在军中。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解放军来说吧。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进行了三大战略决战,而这这三场决战本质上就是清除国民党反动派的军官和武装力量。

淮海战役,我军歼灭了黄百韬兵团,俘虏了杜聿明、邱清泉等国民党高级统帅,但这场决战的开始是因为蒋介石命令杜聿明等人迅速围攻华东野战军,以解除侧翼之忧。结果却适得其反,我军把华东野战部队的主力包围起来,最后全歼。

渡江战役后,解放军横渡海峡,将国府首都南京纳入自己的版图。为了夺回军事主动权,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反攻计划。当时,解放军有三大主力:刘伯承元帅的晋冀鲁豫解放军、陈毅元帅的华东野战军以及彭德怀元帅的西北野战军。

但是,到了1948年夏天,为了进行战略决战,中共中央决定由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19个师的兵力(相当于国民党的五个兵团)直下中原,与刘邓指挥的晋冀鲁豫军区主力会师,从而打破国民党的战略部署。但是这一行动被国民党侦知,迅速调整战略部署,调派汤恩伯率领20多万兵力,分五路纵队向粟部发起全面攻击。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粟裕冷静应战,他利用中原地形复杂,公路网稀少,敌我双方均无法全力展开的优势,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策略,一路披荆斩棘,杀得敌人丢盔弃甲。不过,这次大胜仗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华东野战军的三大主力之一的第六纵队在战斗中被削弱。由于六纵的司令员王必成负伤,政委江渭清又临危受命前往指挥,这才稳定住了局面,没有让六纵遭到全军覆没的下场。

经过数十年的征战,到建国时,很多元老级别的将领都已经逝去的。

古袤安古袤安优质答主

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政统”与“治统”之后,也继承了“政统”以及“治统”对“道统”的敬畏和利用。这种“道统”虽然历经变迁,但其“大一统”思想却始终如一,而且愈变愈加强烈,这就形成了一直被延续到今天的“主流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既是对皇权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大一统”政治秩序的遵从,也是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专制文化观念的认同。这就形成了中国人对政治与政治权力的崇拜。在这种“道统”与文化的规范下,历朝历代的政治人物在面对历史上的政治斗争及各种政治事件时,都是根据斗争与事件的结局、得失与成败来定性与定论。如对秦始皇、曹操、隋炀帝等,都是“成者王侯败者寇”这种历史功过定位规律的产物。毛泽东的所作所为,无论其成与败,都源于这种既定的“道统”与文化基因。因此,清算毛泽东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对自己的“政统”与“治统”进行清算与否定,从而会直接破坏中国社会中这种根深蒂固的“主流政治文化”,导致人们对政治与政治权力“天经地义”的崇拜随之消失。其对中国政治制度所带来的破坏性与颠覆性是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即使中国共产党不再以“毛泽东思想”来统治中国,但统治中国的仍然是毛泽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