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池多次交集?
首先,要搞清楚股票池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通常来讲,我们所说的股票池,是基金等机构用于评估标的的投资价值、进行标的筛选的样本空间。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就能想明白为什么“股票池”要“多次交集”——因为一个投资决策的形成过程,往往是多因素、多阶分析的结果;而不同阶段所关注的因子往往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得出最终结论就必须对备选标的进行层层过滤,这个过程就包含了多次交互的过程。换句话来说,如果“股票池”通过一次计算就能够全部涵盖,那么说明这个选股流程是有问题的(或者可以改进)。
当然,这里说得多是理论上的解释,可能不够直观。我在这里再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要判断一只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需要考虑的因数有业绩、估值、行业属性以及政策取向等等。在初筛过程中,我们可能先根据某个财务指标剔除大部分股票(如净利润增长率大于0且小于5%的上市公司都被排除在外),然后对剩余的股票再做进一步分析。在考虑行业属性时,可能需要参照沪深300的成分股作为同类比较的对象,而在考虑政策取向时需要参考宏观策略团队的意见,最后结合基本面分析给出初步的判断。经过多次迭代后,我们的最终判断才可能会形成。
所以,从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理解“股票池”多次交叉的原因了——我们只有在把大量可能的变量进行分析过滤后,才能找到真正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从而得到相对可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