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股票回本?
用“公式”来计算回本时间,显然是不现实的。 影响股价走势的因素太多了,有宏观上的,也有微观上的;有消息面上的,也有市场心理方面的.... 如果能将这些因素一一量化,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那算算回本时间是没问题的。但事实上,这些因素都是无法量化的,甚至有时候连可观察的量都不存在——比如政策面的支持或打压、资金面的紧张和宽松等等,根本没有可以量化的标准。
回本时间的计算就只能基于一种假设,就是股价涨跌由某种不确定的变量驱动,我们无法判断这个变量的数值,甚至连它的方向都无法确定(否则也不会跌到今天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回本时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但回本时间又是投资者最关心的信息之一,那么怎么办呢? 其实可以在回本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投资者最需要了解的另一个数字:年化收益率。
假设每天收盘后我们都进行一次操作,在下一次交易前我们的账户里必须有足够的现金用于补仓。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我们每次交易的补仓成本会越来越高,最后可能会导致总成本接近于持仓市值。虽然按照最低成本补仓的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这种方法需要我们在每一次交易中都精确地计算出最低的补仓点,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
如果采用“最大损失法”来估计每次交易的补仓成本,那么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投资者最终可能承担的补仓费用要比最低补仓成本高得多。采用“最大损失法”能够更客观反映投资者在持续亏损情况下真实要付出的代价。 为了简化问题,假定投资者的初始资金是10万元,每笔交易最多亏5%(相当于本金的20%),每次的交易手续费为500元。
那么当股票上涨时,从赔光全部资产到回本的年化收益率是13.19%(10万+10万*2=20万,20/5=4,即4次交易才能回本,1年按52周计,52/(4-1)=13.19。) 当股票下跌时,同样从赔光全部资产到回本的年化收益率为-6.57% (10万+10万=20万,20/1.05=19.05,取整数19)。
以上两种情况加一起,从投资始到回本的总收益率为0 也就是说,在这种近似理想的状况下,不管股票是涨还是跌,最终都能回到原点。 而现实中当然不会这么完美。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最终支付的补仓资金会比上面计算的要多一些,而从新高到回本的年化收益率也会随之下降。而一旦连续亏损超过7次(股灾的时候有过连续跌停板超过8天的记录),投资者很有可能已经失去继续持有的信心,哪怕股价再回升至起点,也无法挽回其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