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莱士如何收场?
这个瓜其实挺好吃的,现在吃正好 先摆事实,讲道理 2015年7月深圳血源(也就是后来的上海莱士)的血液制品业务借壳上市,当时定价是18.96元/股 然后今年4月份,上海莱士发布年报,每股收益0.373元,按照2015年股价计算,当年买100股,现在可以赚3730元,扣除所得税13% ,实际到手2881元。 看起来好像赚了点钱对吧,但别忘了,这只股票在2015年最高冲到过24.28元/股,如果一直持有到现在,不但不亏,反而能赚不少。 但事情没这么简单。。。 2015年的那波暴涨,是因为该年的血浆采集数量创了历史新高,达到140吨(而去年只有不到60吨)。
同时,因为国内单采血浆站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国家为了鼓励行业健康发展,陆续出台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基建投资补贴等),使得公司业绩出现大幅增长。 但是到了2016年以后,由于国家加强监管和行业规范,新增的采集量急剧下降,到2018年才恢复正增长。同时由于前期过度消耗产能,导致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
就在刚刚公布的上半年报告中,虽然营收同比增长47%,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40%,1-6月只赚了2500多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国家对于行业的扶持政策,这家公司很可能早完蛋了(2015年创下历史高点后,股价一直在下行,如果在高位没有减持,现在应该已经亏损)。 现在的局面实际上是国家政策让一部分人受益(主要是从业者),另一部分人受损(主要是股东和客户群体)。
作为中小投资者,其实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受损失人群中尽量减少我们的损失? 在我看来,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乱投机会的不理性行为。国家鼓励生物医药发展,于是很多无中生有的概念股被炒上天,而一些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却被忽略。
比如同样是从事血液制品业务的,因为受到政策的鼓励,部分公司被频繁炒作,而另外一部分同样有价值但一直被低估。 作为中小投资者,我们应该明辨是非,不能跟风炒概念,而那些真正有实力但一直处于低谷的公司,应该给予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