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打造上海浦东?

殷世娥殷世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浦东的发展与上海市区的开发,有一个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前在上海,有一条苏州河把老北苏州路与静安寺一带和虹口、黄浦公园(即现在的南京东路、北京西路)隔开成为“上只角”和“下只角”的。但改革开放后上海大力发展经济,市政府先后迁往黄埔江边的南京西路附近,建成南京西路步行街(新静安);1993年又迁往浦东新区,同时建成北苏州路的静安庄。这实际上就开启了南市区和北郊的城镇化进程。

当然,之前也有旧区改造,比如旧式里弄通过“成片拆改”变成新房,但是像这次这样全市动员的大规模改建还是第一次,由此也带来了无数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我父母就在这时从北郊搬到了南郊,他们的工厂被征用了,新厂建在了虹桥枢纽地区。 而浦东这边呢,则是在1990年才正式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域,从此开始了大开发、大建设的壮阔历程!

其实早在唐代,松江就有“华亭东有海船,可容数百人”“官船往来如梭”的记载了。到宋代,“松江南有大港,谓之海口仓……可上下船只”。明代初年,“江口有千墩塘,东接黄浦江……”可见黄浦江和苏州河入海口在历史上不仅是重要的航道,而且也是天然良港。 浦东作为沿海区域,自然有天然的避风良港——高桥。而高桥镇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形成集镇,元代时已有“高桥市”之称,到明嘉靖年间已有“高桥镇”的称号了。这里离老闸坊不远,距洋泾浜也不远,在明代已经是上海县四大镇之一了。

不过,当时浦东的土地利用还是以农田和水网为主,除了高桥古镇以外,就是三林塘和林家塘比较热闹了。 三林塘是北宋神宗时由钱塘江改道形成的淀泖湖沼之地,自南宋开始逐渐形成村落,以种稻为主。林家塘则是明朝朱元璋侄孙朱同的封地,称为“朱家花园”。因“园中有池,多植莲菱,夏季清香扑鼻,为邑之胜景”,所以又叫“香莲池”。

仲宣谕仲宣谕优质答主

上海浦东的新区开发是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实施的,是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的主要特点:一是规划起点高,改革开放政策密集,区域发展定位高,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二是“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率先推进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4个功能区建设,成功探索了功能开发带动地区开发的新路子。三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胆吸收运用国际管理理念和管理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是发挥体制优势,加强统筹、形成合力,中央有关部门和上海市在目标、任务、政策上充分对接,形成强大推动力。

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上海浦东从一片阡陌农田“蝶变”成为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近23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1647元。

上海浦东新区为中国改革开放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是:一是坚持党对开发开放各项工作的领导,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坚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在更好服务全国中实现自身发展。三是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念、制度和实践创新。四是以制度型开放推动国际经贸规则创新,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五是坚持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