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价为什么高?
因为中国的石油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的行业竞争,导致成本上升。 中国目前的石油企业有中油、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等四大集团,其中又以中石油和中石化为核心,占据国内70%的成品油市场,而国外则是由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和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三足鼎立。
目前国内石油上游开采属于垄断经营,只有中油(现合并入中石油)一家,下游销售方面除了中石化外还有3家民营资本进入,但市场份额很小。目前国家正在进行混业改革,允许社会资本进入石油开采领域,虽然短期内不会改变现状,但从长远来看会减少石油行业的垄断程度和政企不分的情况,降低企业经营和行政成本,提高中国石化的竞争力。 国际油价走低时,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根据公式计算应下调,但是考虑到我国石油企业的实际利润水平和国际形势,往往会进行限售,在这种情况下,外国石油可以进口到中国,而中国却买不了国外的石油产品,加剧了供需不平衡,进而推动油价继续走低。当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我国石油企业可以根据公式自动上调成品油价格,增加企业的盈利。
成品油定价机制历经12年不断改革和完善,目前的定价机制综合考虑了国内、国外价格水平和价格走势,并将国内原油产耗水平和国际市场原油到岸成本纳入定价因素,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公布。从现行定价方案及有关补充说明看,成品油价格机制是联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兼顾国内各方面承受能力的价格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更趋于科学化和合理化,更接近市场化。之所以说成品油定价机制趋于市场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一是定价基础是公开、透明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原油行业,以Platts为代表的价格报告机构每日报价、时时跟踪,覆盖原油主产区和主要贸易航线,为全球原油贸易及成品油定价提供了重要价格依据。如每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1美元,相当于吨成品油生产成本上涨约420元,价格变动影响极为直接。国内现行定价机制综合考虑国际市场原油品种构成和时段消费量,选取新加坡、迪拜、巴士拉轻油等基准油品的市场价格,按相应权重计算形成“一揽子”原油平均价格,客观反映了国际市场原油实际价格水平。
二是调控水平是与国内油价挂勾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建立以来,国际市场油价连续3次冲过100美元/桶,最高达到146.87美元/桶(2008年7月),如果国内油价按当时机制继续大幅提高,不仅会严重恶化国内市场供求关系,造成大量成品油滞销,更会严重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为缓解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上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保障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国家采取适当控制提价幅度、少提或不提等方式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控,调控的水平是与国内油品价格挂勾的,调控后的价格水平较国际市场是较低的。
三是油价运行整体水平低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7月12日称,2013年以来,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按机制进行三次下调,7月9日24时调价窗口开启后,90号汽油和0号柴油累计每升分别降低0.57元和0.63元。而同期,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四国油价分别累计每升上涨0.97元、0.96元、1.23元和0.61元;我国油价水平整体上相当于上述四个国家的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