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前景如何?

戈文馨戈文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亮身份,本人西工大学生,研究生毕业进入成发,在某科研所工作多年,现已辞职 只谈航空发动机,不谈航天发动机(毕竟我也没接触) 西工的航空发动机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立的,也是国内目前最为强大的,在发动机方向,无论强度还是散热,燃烧,燃烧室,叶片,涡轮等各个专业,都是实力非常强大,这些都是在国家“七五”、“八五”计划中确立的。

以我所在的研究所为例,总体设计能力是非常厉害的,整个研究所上下一心,全力投入,可以做出先进的,达到国际水平的航发,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我所参加的国家某重点型号项目,外场的试验情况非常顺利,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但是说到量产,说到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这里就需要打一个问号了…… 为什么会讲到我的经历呢?因为我在成发所工作的时候发现,作为下属研究所,成发的研发水平可以说和西工差不太多了,既然研发都能做到,那量产似乎应该更没有问题,但是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

成发所是一个拥有丰富经验的老研究所,曾经搞出过LZ138和LZ98(就是现在配装的某型发动机),但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现在成发所虽也有新型号做,但是和先进相比差距甚远,从设计上来看,LZ98那个时代就已经过去了,更不要说现在的产品能否通过整机考核,这都是个未知数!

当然,成发所也不是一无是处,其精密加工,特种加工(例如激光熔覆),叶轮机械方面的一些技术,是有相当实力的,如果把这些技术利用好了,或许能取得新的突破,但是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研究所的关系错综复杂,不认真清理,难以有所作为……

我国航空发动机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某些领域,例如高性能发动机,大功率发动机,重型发动机等方面和欧美仍存在代差,要想赶上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该怎么走,我相信有关部门已经找到了方向,只是还需要时间……

屠东东屠东东优质答主

一方面,航空发动机产业市场前景诱人。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自主研发、生产和装备新一代航空发动机,而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将在军事、电力、交通、船舶等多个领域中产生重大影响。未来中国将有3000架以上各类军用飞机装备新一代国产航空发动机。在民用和通用航空领域,国产化航空发动机市场容量同样巨大。在未来10到20年,仅国产大飞机项目就将带动4500亿元的市场空间,国产航空发动机的前景自然也非常可观。

另一方面,中国航发作为航空发动机资产证券化平台,将承担起推动航空发动机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重任,未来将充分享受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从目前来看,中国航发旗下资产规模较小且缺乏相关产业配套,未来资产注入空间巨大。可以预见,随着中国航发的组建,其将按照核心专业、支撑专业和保障专业等三类专业体系逐步开展资产、业务、人才等的划转和整合。待公司业务框架搭建和核心能力培育成型之后,后续将有更多资产注入。按照这一逻辑,航发动力(12.26 -0.32%,买入)旗下航发控制和黎阳动力大概率先行注入,中航工业旗下其他制造业务及维修、外贸等环节,有望按此路径有序推进进入平台公司。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