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养中国人?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来养活中国”和“谁在养活中国人”其实是有区别的。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且所有家庭都实现脱贫的国家。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人自己养活了自己!” 或许有人会问,那些贫困国家的人民是怎么饿死、病死的?难道他们没饭吃吗?是的,他们没有饭吃,但是原因并不是没有耕地或者不会种粮食,而是这些国家长期遭受战乱、经济危机等影响,导致生产力低下,民生凋敝;或者是政府无能,无力解决饥民问题(比如说非洲)。
这些国家的百姓之所以吃不饱饭,是因为他们自己没能养活自己——要么根本无从谈起,要么是饿死了无数的人却依然解决不了吃饭的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否养活自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在人类社会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分配从来都是第一要务。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个国家是靠着空想能够变成为现实天堂的。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更是这样。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两手抓”——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既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要努力发展经济。只有两者兼顾,才能让十四亿人同时走上小康之路。
农民养猪。中国农民养了地球上所有猪中的50%。而他们养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年节期间请客有荤菜上桌。我们每年在菜篮子里吃到的猪肉,只有大约1/3是真正来自于商品化猪场生产的,余下的大多数来自"年节猪"和"小康猪"。所谓"年节猪",就是为了一到春节有肉过年、招待客人而养的;而“小康猪”则是一种“副食品”,用来满足农民家庭改善生活和人情应酬的需要。(当然这些年来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年节猪”的比例在减少,“小康猪”在增加)。
猪贩子卖猪。他们收集了“年节猪”和“小康猪”之后,将这些猪集中赶到乡镇集市上去卖。一般情况下,从猪场出来一直到集市上,一只猪要转手经过2到3个人之手,这直接造成的结果是,集市上的猪肉往往比那些直接从商品猪场里出来的猪肉要贵30%左右,而质量往往还要差得多。另一方面,这些猪肉,很多没有经过任何检验,就直接被卖给了消费者。
而中国的养猪人和猪贩子们面对的市场形势又是怎样的呢?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极其低效的市场。首先,他们没有价格话语权。他们养的猪,价格上完全被动地受制于进口猪,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品质上,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其次,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农民们的损失。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们盲目地“追涨杀跌”,结果导致"猪贱伤农"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最近的过去,在很多省份都出现过1斤猪肉的收购价只有3毛钱的情况,而同期的饲料价格却并没有同等幅度地下降,农民实际上是在亏损状态下卖猪。再次,流通环节的低效率,导致农民收益微薄。一只150公斤的商品猪,经过养猪农民、屠宰场、批发商、零售商的层层手里后,猪肉的价格比生猪收购价上升了200%。但是农民们却只能拿到其中的30%。最后,政府管理的缺位。目前农村大量存在的是“年节猪”和“小康猪”, 这些猪一般不会到正规屠宰场上去屠宰,而是在农村市场上被乡民当场宰杀, 乡民屠宰之后直接到集市上去卖,而这种屠宰方式往往存在检疫不严、产品质量不高、容易传播疫病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