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何时重组?
最近关于电建的合并消息很多,也有很多人分析,我这里就简单讲一下我的看法好了。 中国建筑和中国中车在境外的基建业务进行整合(即中建国际和中车国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应对中国建筑旗下海外房地产板块被压缩的局面。因为海外房地产在中国建筑的收入比重已经越来越大(2014年8.6%、2015年9.3%、2016年11.8%、2017年前三季度13.5%)而且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比如地产股在香港上市的限价令等等),而与之相应的基建板块却收入不高且没有太多的限制(除了招投标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外,像沙特这种直接卖标给中国的模式在西方很难实行,所以中东市场也受限制),所以在国外搞基建的中国建筑和中车系统,是相对最合理的资产和业务的整合对象。
当然,其实这两家合并早就有先例了——就是中国建筑的中车大厦项目。以前建筑系统的海外事业部也是以房屋建筑为主,跟中车系统很类似,因此也有过合作基础(虽然这些房屋建筑大部分是自己没怎么赚钱的“福利”)。 而说到电建……说实话我觉得电建真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的出路了。 因为从目前的业务来看,电建的主营业务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水利环保(水处理、水环境治理、水务运营),另一块是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铁路、公路、城市轨道)。 而在目前的新政策环境下,这两个板块的未来都不算太明朗。
水利工程方面,国家推进的水价改革可能会降低一些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但是这部分收钱的权力还在地方政府手中,未来能不能真正落实到企业账户上还很难说;而环境治理方面,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公路”等理念的提出,传统的路子恐怕越来越难走下去。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部提出的“建养一体化”可能是一种新的模式(也就是把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合二为一,通过建设和养护融合减少现金流风险),但这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去推行和落实。至于电建一直在做的铁路、公路等传统基建,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恐怕会越来越难。 我还想说的是,其实电建目前的业务结构跟中国建筑有些类似——都是重投轻产,或者说投资型业务多于生产经营性业务。只是不同的是电建更多的是靠政府投资来获得收益,而中国建筑主要依赖的是房地产。如果电建也学中国建筑把业务转向房地产……那跟央企中的其他房地产公司比,它有什么优势呢?房子能盖得多快?毕竟拿到地就要开始还贷款了,然后开工后还要面临各种拖欠款、工程索赔,最后交房时还得防范质量问题和烂尾……这中间只要有一样出问题都可能让电建陷入财务危机。 所以说,电建如果不寻求改变,那么它的结局很有可能就是像中铁那样,搞一堆非施工非生产性的业务,然后天天四处找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