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投资私人银行?

韶芙雨韶芙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如何投资”这个问题很宽泛,我按照提问者的目的来分解一下问题,以便于回答。 提问者真正的目的是(根据提问的句子特征判断)—— “怎么理解金融行业的利润和风险的关系?” “为什么高净值客户会选择私人银行服务?” “私行如何为高净值客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服务和产品?” “国内私行竞争的现状是怎样的?未来又会怎样呢?”

1、金融行业利润与风险的关系 这个关系用金融行业的通用逻辑表述是—— 先有风险,才有保险; 先有保费,才有理赔。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金融机构的盈利,其实是源于风险规避所支付的保费。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情况要复杂得多。 但无论如何,从逻辑上看,这是金融机构盈利的正道。而所谓的“歪路”,其实是指利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漏洞来获取高于行业平均收益的收益。这类业务虽然也存在于金融行业之中,但属于“准金融”或“类金融”业务,不是纯正的金融业务。

2、高净值人群与私人银行 高净值人群简单说就是具有很高财产净资产的群体。他们与普通家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资金的需求量极大。但是普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又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就需要一个专门提供高端服务的金融机构来满足他们的诉求。这个机构就是私人银行。

3、私行与服务 根据前两个问题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高净值人群存在金融诉求。也知道因为普通金融机构无法很好满足他们的诉求,所以需要私人银行这样的机构。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成了—— 私行能够做什么?或者说私行可以提供什么服务给高净值客户?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子问题 —— 私行能做些什么? 私行不能做些什么? 想明白这两个问题我们就知道私行能为我们做什么了。

4、国内私行的现状及未来的趋势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从市场的角度来讲,目前国内的私人银行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据相关的统计,国内拥有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800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士数量约为260万人。而国内目前设立的独立法人资格的私人银行约有80多家。其中,商业银行设立的有50多家,证券公司设立的有10多家,保险公司设立的有7家,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设立的有5家。

到2019年底,工、农、中、建四大行都设立了私人银行部。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一站式在线理财服务平台——“掌上私行”。而中信银行则将私人银行部独立出来,成立中信私行。还有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也设立了专门的私行部门。 而随着资管新规的颁布和实施,原有的通过表外产品为投资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路径被切断。同时由于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环境日益严格,各类违法违规的套利空间逐渐缩小甚至消失。所以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实际运营层面,金融行业“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未来对于任何一家金融机构而言,做好风控,合规经营,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才是正道。

鄢娜凌鄢娜凌优质答主

全球财富的转移推动了对私人银行服务的需求,但在中国文化中,与银行合作投资并非是普遍存在的做法。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经历了惊人的增长。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东亚银行(Bank of East Asia)和汇丰银行(HSBC)等外资银行一直在发展其在中国的私人银行,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中国本土银行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据瑞士宝盛(Julius Baer)称,在截至2016年的五年里,中国私人财富增长了131%,达到23万亿美元,占全球私人财富总增长的26.5%。

瑞银集团(UBS)中国投资解决方案及投资办公室主管陈志滔表示:“自2009年以来,每年流入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资金平均超过1200亿美元。相比之下,同一时期流入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的资金仅为1万亿美元。”这一巨大增长速度吸引了银行的注意。中国有1100万人的个人可支配金融资产超过了100万美元。去年年底,在中国,私人银行客户持有的投资超过63,000亿美元 — 如果将中国所有私人银行的客户聚集在一起,将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私人银行在中国非常流行的部分原因是政府鼓励人们将储蓄投资于股票和债券。随着人们对银行提供的更高收益投资产品的热情日益高涨,财富管理产品的发行量增加了一倍,达到30万亿美元。然而,中国私人银行与其他类似市场中该行业所存在的风险是,中国私人银行的模式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监管制度的发展尚未赶上该行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法国巴黎银行大中华区财富管理主管Andrea Giusti表示。“大多数业务仍处于财富管理服务的较低端,许多银行只专注于产品的推销和分销,而不注重专业投资建议和财富规划服务。因此,虽然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数相当可观,但其渗透率远远低于更成熟的市场。”

中国人的海外投资

目前,投资中国在岸资产,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工具和房地产是中国客户最普遍的做法。根据汇丰银行的数据,54%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倾向于使用私人银行家的建议。陈志滔表示,虽然离岸投资仍然是“大多数人的禁忌”,但这种趋势已经开始改变。

例如,汇丰银行称,一半的香港私人银行家表示,他们的中国客户正在增加在香港配置资产的水平。其他亚洲地区的银行家也表示,大约30%至40%的中国客户的资产配置正在转移到海外。由于政府对资本外流的担忧加剧,中国正忙于收紧资本管制。汇丰银行中国私人银行部主管王浩平表示:“尽管资本管制有所加强,但客户仍然能够向境外汇款。”

在中国监管机构加强资本外流管制前的三年中,财富海外转移的水平急剧上升。据汇丰银行称,近四分之一的中国私人客户表示,他们打算在未来三年内将部分资产转往海外。王浩平说:“对于私人银行家而言,提供跨境投资和解决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预计这种趋势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

寻找中国文化的私人银行业

与欧洲、拉丁美洲、中东和美国私人银行业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银行进行投资合作在中国并不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根据汇丰集团(HSBC)2016年亚洲财富报告(AWR)的数据,57%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投资自己的金融经纪人,而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7%。

德银集团(DBAG)中国私人银行家吴伟伦说:“中国客户的理财方法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国家。在中国文化中,与银行打交道主要还是指存钱和借贷款,通过财富专家进行投资并不普遍。”他说,与西方世界相比,家族理财室和非银行财务顾问是不太常见的现象。汇丰银行中国首席投资战略师马浩洲表示:“亚洲(包括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可能倾向于自行管理投资组合,或将其分配给非银行中介,例如保险公司代理人和分销商经纪人。”

瑞银(UBS)中国投资解决方案及投资办公室总监陈志滔表示同意。他说:“私人银行在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客户需要时间才能从文化上和心理上都接受这个新市场。”瑞银集团研究发现,私人银行的客户满意度最高的是与本地私人银行机构的关系。该研究还发现,72%的中国高净值人士(HNWIs)至少愿意推荐其私人银行服务给三个朋友,这一比例远远超过日本的30%。

对离岸投资看法的改变

汇丰银行亚洲财富报告发现,70 岁以下亚洲人的海外投资水平正在增加,2016年的海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