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赤字有多少?
首先,从财政赤字角度看(不考虑债务): 1995年为1.8%,1996年为2.1%,到1997年达到3.0%,而1998年开始有所回落,到2004年是-1.9%; 但是,考虑到国债的发行与偿还,财政真正的资金缺口(实际赤字)则较大: 1995年为822亿元,1996年上升到1300亿,到1997年达到2400亿的峰值,之后才开始逐步降低,2004年是-8000亿元。 如果算上国债发行和偿还因素,1997年和1998年的财政赤字应该都超过万元。 而当时我国GDP总量不过7万亿元,税收收入也不过4.5万亿。如果继续按这个额度举债,国家负债率很快就会迅速上升至非常危险的水平。
所以,在2000年之前,财政部一方面不断地通过发行国债融资,另外一方面又在压缩财政支出,尽可能减少对公共投资的投入。这直接导致2000年之后政府投资严重不足,基础建设力度很小,从而为后来的通货膨胀买下了隐患。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财政赤字主要用在公共投资和公益性事业方面,因此对于国民收入的分配效应并不明显。
但是,从2003年之后,随着财政赤字的重心转向社会保障、补贴和农村支出等方面,国民的收入分配开始受到显著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再按照原有的办法增加税收收入或者减少福利开支都是不可行的。于是,增加税收负担和减少居民福利就成为了“增税扩费”方案的主要目的。